第四十八章 疑云(3)(2 / 2)

加入书签

那家丁又摇头,道:“一早,王福随老爷去了琴堂。”

赵荣谢过那家丁,与邢捕头、赵虎离了王家,往街头而去。邢捕头询问乡人,乡人指点路径。

出了街口,见得一条小河,弯弯曲曲,溪上有一座青石板桥,小河两岸,杨柳倒垂。那小河之上竟凌空架有一舍,白墙碧瓦。屋檐下有一匾额,上有篆书体二字:“琴堂”。琴堂与河岸搭有一圆木吊桥,可收可放。

赵荣赞叹不已,此舍建造别具一格,颇费匠心。

三人来到吊桥旁,抬眼望去,琴堂之门虚掩着,看来王员外主仆确在此处。邢捕头高声道:“敢问王员外王大善人可在此?”

高呼三声,却不见响应。

赵虎道:“怎不见回声,或许已经离去。”

邢捕头道:“进去瞧瞧便知。”

赵荣答应。邢捕头在前,赵荣、赵虎随后。过了吊桥,邢捕头轻推开门,冲着里面叫了两声,仍不见有人回话。邢捕头抬步进得堂中。

赵荣立在门口,仔细打量。只见堂中间有一案桌,桌上摆有一琴。案桌之前有一木炭火炉,炉火烧得正旺。左右悬有字幅长条。侧有一门,却原来另有一间小室。

邢捕头见堂中无人,迈步向内室走去。

赵荣、赵虎入得堂中,张望器物。猛听得邢捕头惊呼一声。转身看去,只见邢捕头满面惊恐,连连招手。赵荣、赵虎快步过去,却见内室中赫然躺着二人,一人面部向外,看的清楚,正是王员外!

赵荣摸其鼻息,用力摇晃几下。王员外竟挣扎一下,艰难睁开眼皮,似认出赵荣,竭力道:“叶,叶……”声音微弱,似如蚊声。

赵荣凑耳过去,问道:“凶手何人?”邢捕头、赵虎也屏息细听。

王员外气若游丝,喃喃道:“钱、钱……”说罢,头脖一歪,便死去了。顺其身看去,卧于血泊之中,鲜血从腹下流出。

邢捕头惊道:“凶手离去不久,兴许就在我等到来之前。不料凶手竟先于我等一步。”

赵虎道:“不想这王员外亦遭横祸。莫非这中间有一大阴谋不成?”

赵荣迈过王员外尸首,去看另一人。那人是家丁穿著,却是背部中了一刀。想必此人便是王福。

赵荣眉头紧锁,命案一桩接一桩,究竟是何缘故?

邢捕头询问如何处置。赵荣令赵虎速去四下,寻问乡人,是否发现可疑人物。再者,让人通告王员外家眷。赵虎领命而去。赵荣环顾左右,四张梨木交椅,椅之两边各有茶几,上有茗碗花瓶。临西窗有一桌,桌上磊着书籍,架着笔砚,旁有一方古砚,此砚较寻常砚台高出几分,又见搁着一支狼毫,沾有墨汁,似曾有人用过。东窗下有一木床,床上有一秋香色被褥,床头有一梅花式小几。

赵荣看那茶几,有两个碗儿。揭盖看去,一碗满满的。另一碗只余一半。赵荣俯首细看那碗。

邢捕头诧异,道:“大人,这碗有何蹊跷?”赵荣道:“这茶水必是那真凶喝过。”邢捕头道:“大人何以知晓。”赵荣默然不语。

赵荣又察看室内物什,整齐有致。邢捕头出室,察看堂中,无可疑迹象。赵荣自室中出来,皱眉思索。

邢捕头轻声道:“此案蹊跷得很。真凶似非为了钱财,堂室之物,并无动乱痕迹。”

赵荣道:“真凶显是怀阴谋而来。他必与王员外主仆熟识,王员外主仆丝毫不曾防备,真凶趁二人疏忽之时,忽下毒手。王员外二人哪曾料到?从二人伤处看来,真凶下手快且狠。”

邢捕头疑惑,道:“王员外临死之言,那‘叶’是何意?那‘钱’又是何意?是那真凶唤作叶钱?或是姓叶,或是姓钱?一人,或是二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