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集 第一章(1 / 2)
从斯比亚帝国内部管理结构来看,所有行省都市在总督的直接管辖下,但要依照实际情况来分析一下,人们就会发现大都数总督的管理权是被其它官职分化和限制着。
担任这些箝制职务的或许是待城的人,或许是圣都的人,又或者是那些连本人都说不清自己背景的人。
而在为数不多。具有完备控制权的行省级总督里,现在又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年龄上产生两级分化:大部分人是白发苍苍的老总督,极少数释初出茅庐的青年甚至少年总督,在年龄处于壮年的总督里,几乎没有人能保留住自己手里的权利。
其实原因很简单,老总督们是帝国继承自夏麦家族的遗产,背景核实力都很雄厚;青年总督是现任皇帝提携起来的新贵,作风强劲又深得信赖。
其它势力即使有心要从这两类人手里分权,大概也缺乏直面生死的勇气。所以相对而言,在这些总督的地盘上,各方面的形势都比较稳定。
就算在其它行省强悍无比的两殿祭司,在他们手里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来。
所以,在这个时候的斯比亚帝国,真正乱的地方看上去很平静,而表面汹涌澎湃之处,反而是不太需要皇帝本人伤脑筋的,比如东缔行省。
与其它不太受皇帝关注的地方一样,东缔行省也处于一位实权总督的严密控制之下,而且这位牧守一方的高官还是有史以来司比亚帝国最年轻的总督——年轻到帝国不得不在他的总督头衔前加上【代理】两字。
仅以年纪来论,这是一份殊荣,要知道,即使是科恩陛下当年也没有得到这种待遇啊!
东缔行省总督府在缔亚索玛城,那一片紧靠城墙的建筑群同时也是缔亚索玛城主的官邸,代理行省总督兼程主的雅尔萨德。萨兰,就是他的主人。
总督是帝国内政官职,城主属于贵族特有头衔,这本是两个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角色,依照以往的惯例,帝国绝不会允许一个贵族在自己的封地上担任实权军政职务——当年的黑暗行省是荒芜人烟的蛮荒之地,当然不在此例。
科恩陛下让雅尔萨德同时担任两个本属对立的职务,这无疑是一种青睐有加。甚至是放纵的体现……甚至有传言说,皇帝陛下是在把亚尔萨德当作帝国栋梁培养,可如果是这样,陛下把他放在身边随时指点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丢到相对闭塞和艰苦的边陲来呢?
然而皇帝的心思并不是凡人能够揣摩的,他非但把亚尔萨德放在父辈牧守的土地上,而且给予了等同王子的待遇。君臣之间的公文书信往来是寻常官员的数倍,衣食住行。随员配备均是御赐,年轻的亚尔萨德喜欢登高远眺,几位皇妃还专门为此拨款,给他的府邸修建了一座直接连上城墙的廊桥……在做这些事的时候,皇室豪不顾忌旁观者的感受。
雅尔萨德是个自戕的少年总督,他在行使自己的权力时,毫不犹豫的接下这些殊荣,身为晚辈和臣子,他根本没有机会去犹豫。
因为他知道,科恩陛下不会在他身上使用【先骄纵。后诛杀】的谋略,即使陛下有这样的安排,那也绝不是针对他本人的。
所以,一个大方的给,一个放心的接。但事实上,少年总督是不好当的,有时甚至要用【痛苦】两字来形容。
总督每天的作息,均严格按照皇家学院学子的标准执行,亚尔萨德天不亮就得起床,梳洗之后晨练。咏诵。早餐之后处理一般公务,午饭时接待来访客人,午睡之后研究从圣都和待城传来的政令和邸报,晚饭时接受八位导师的联合考较……
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已痛苦到有理由撞墙了,但对亚尔萨得来说,这一部分还算是轻松的,痛苦的时段是在饭后,因为他要在皇家侍读的陪同(其实是监督)下,处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务。
"我祈求花儿,永不凋零,再也听不到花瓣掉落的声音;我祈求月亮,永不沾尘,再也看不到退色的表情……"眉头拧在一起的少年总督斟酌再三,才继续在纸上写下去:"如若爱了,就要永远藏在内心,让她知道,必定心事难成……"
放下笔之后,少年总督才把这页纸递给了身边的皇家侍读,后者用严肃的神态看了一遍,然后评价说:"格式是工整的,用词有新意,借喻手法也符合要求,但后段表达太过直白,不够含蓄。陛下和皇妃那里,并不一定会满意。"
"别的诗人多少天写一首?而我今天写了多少首?"雅尔萨得看看桌上的一迭废搞,轻轻摇了摇头:"我都快被榨干了……早知这样,说什么也不答应陛下的条件啊!"
"这倒无妨,此诗架构尚好,只需稍作改动就是了。"
年纪大了雅萨德不少的皇家侍读改了一下后半部分,然后亚尔萨得重新誊抄一遍,把这张纸交给了身边的机要官。机要官把足足二十首情诗放在一卷文件的首页,然后合上封面加盖火漆。
卷宗封面上有血红的大字——东缔行省本月死刑申报表!
"不过,陛下颁布的规定是每宗刑案附带一篇游记。随笔或散文。"皇家侍读有些担忧的看着机要官员封装文件:"诗歌的话,大概会被训斥为取巧。"
"一天写二十来篇符合陛下要求的随笔散文,帝国之内有谁能办到?八位导师能办到吗?"雅尔萨德露出一个与实际年龄毫不相符的苦涩笑容:"在圣都皇宫的时候,我亲眼见到皇家学院的才子们跟陛下打对台,才冠帝国的文章被陛下批得体无完肤也就罢了,但陛下当场写就的东西却更让他们羞愧……举国学子最尊的是四位皇妃,可如果陛下自己没有本事,这样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如果因为此次判死刑的数量过大,就擅自改写诗歌的话……"
"无论附加的东西是否能够通过,这几件公务都不能耽误。"少年总督的语气很坚决:"经年累月查下来,这些神殿的爪牙总算落网,必须立即行刑。稍有拖延,难免被新来的祭司察觉,如果他们救出这批人并重新勾结起来,那么神殿的能量就会超出魔殿太多。在目前,神殿。魔殿中任何一方的独大,都会引发灾难。"
"原来总督看重的是这一抵,那么相比之下,被陛下训斥也算不得什么了。"在处理内政方面,皇家侍读还是赶不上面前这位颇负传奇色彩的少年总督。
雅尔萨德大人是什么人?出身世家的他,是一个独自在战乱中存活下来。孤身前往圣都告状的孤儿,并且在皇帝的提点之下亲手将仇敌逼上绝路,这些事都不是一个普通少年能做出来的。
"对了,神殿和魔殿今天闹事了没?"雅尔萨德摇摆着酸涨的手腕问。
"每天都虎视眈眈,今天怎么会不闹?这会还没结束呢!"他身边一位负责协调两殿关系的官员苦笑着说:"两殿的建设工程都需要大量民工,但圣都配属下来的工匠只能用于重要殿堂建设,另有海量的工作需要就地招募民众完成。但本城闲置的劳力很少,于是两殿昨天颁布公告,号召民众为信仰奉献,这又牵扯到争夺信民的问题了。"
"打起来了?"雅尔萨得看着这位协调官员。
"打起来了。"协调官员无奈的点点头:"规模还不小,晚饭时有近百名两殿祭司在广场附近械斗,魔法都用上了,到现在为止各有死伤。如果不是警备队严密监视,想来会更严重。"
"打的好!"少年总督微微一笑,脸色没有刚才那么严肃:"有多少人为官?影响如何?"
"那是城市广场,我的总督大人,全城的人都在看着呢!"协调官员可没有总督那么兴奋,因为这种群架的规模越大,越是说明他没有对职责尽心。虽然他真正的职责可能就是让两边打群架,但官誉在民众口中坏到不能在坏却是肯定的。
"本城之前有不少坚贞信民,神殿的拥护者在里面占了绝大多数,另外一些信奉魔族的人是从那边迁移过来的,魔殿就不说了,神殿被驱逐时我们的宣传做的很好,大家都相信是神殿把坏事干绝后遗弃了我们。可以说,神殿的回归时机并不恰当,因为民众对他们失望并觉得不可信任。"几乎不用考虑,协调官员就把本行省的现状做了大致描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