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又见诲人不倦(1 / 2)

加入书签

随着气温的升高,被梁园里的虫雀,也变的越精神起来,让人充分体会到了夏日的前兆。

“这世上哪有天生的高贵和卑贱……”

我斜躺在凉亭里,挥舞着手中文抄卷成的筒子,敲打着叫做李适的小p孩脑袋,叭叭做响。

“只是运气好,让你生了个好人家……”

“一个好门第,只是让你的努力,有个比别人更好的基础和开端,不意味着你天生就比别人特别……更不是欺男霸女肆意妄为的护身符,”

“地位和身份也意味着责任……哪怕是为县一小令,也有对上官,对下属,对于之相关无数人生计的责任……”

“例子,例子就在你眼前……老子数年前也不过是哥舒元帅帐下微不足道的小卒头……现在呢,我是你姑父,你老爹还要喊我老大。

看着他明明是一脸的稚嫩,却要故作老成事故的城府,被我的毒舌和嘲讽一点点的敲碎,陷入困惑和挣扎中,实在很有些诲人不倦的成就感……我摇摇手指。

“不要说这种空而泛之的大话……什么亲贤臣、远小人、振朝纲之类废话,当年隋炀帝也是这么信誓旦旦的说过……结果呢”

“不可能,怎么不可能,你整天躲在深宫大内,身边的人要靠奉承和服侍你来谋生,生怕冒犯了你,又怎么能指望听到多少真心话……“

“从小锦衣玉食什么都不缺地。又怎么可能体会到世间谋生地艰苦……”

“你知道市井中谷价一斤多少钱。普通人家一个月地基本生活所需几何……

“他们才是构成这个国家地大多数人。你连大多数子民地需求和渴望。都搞不明白。还谈什么治理国家……笑话”

“不要说其他地方。光是这长安城里。如果米价突然上涨十文。不过是中产之家地一番牢骚。豪富之家无足轻重地开支增加。而呆在你那个府里。恐怕天下大多数人饿死了。也不会影响到你地生活……但对贫寒之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甚至是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地问题。

又是一声重重地敲打从敲过他老爹和叔叔们地脑袋后。好久没有这么畅快过了。

“纳谏如流?。纳谏如流也有分辨事理和真伪地本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喜好,就算没有私心,你听到地东西也未必是完全的真相。

“怎么做,很简单。就象你父王做一样,放下你尊华的身份,多走一些地方。多看多想,……不要以为靠别人告诉你的,就是全部真实的世界……只听自己喜欢听的东西……那样又和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读过绉忌讽齐王纳谏么。

“为君,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以私心偏爱之;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的;全国地百姓没有不有求于己的。要受蒙蔽实在太容易了……

“丹书铁卷……”

我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地有些脸色泛红。

“不愧是李家的孩子……这算不算是收买人心……

“笨蛋,我要这东西干嘛。

突然直接伸手在他头上敲了一个栗子。

“拿了这东西,才死的更快……”

“不明白么,功名爵禄这东西,我子孙要有出息自己会去挣。靠这东西么……

“拿了这东西,自以为无人可制,可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结果是死的更快……什么免死牌,是催命牌才是。

“除了太宗皇帝以外,自古哪有多少功臣能得善终……

“为了给自己子孙铺路,杀功臣的还会少么……”

“什么,不明白……

“君主想要剪除谁,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了。比如造反啊图谋不轨,小到逾制啊、失礼啊都可以成为借口……”

“你又说错了,功臣哪是那么好杀,他们可不是一个人,可是一个个众人聚集成,共进退祸福相依的大小团体,杀了领头的,剩下的人怎么办,还是杀么……然后他们的亲眷族人怎么办。也杀光么……

“于是新君会现。军中善战老道之将,都被清洗光了。国家资深干练地臣子,几乎都被罢逐,国家有事,哭都来不及。

恩,这可是那位朱和尚的经验之谈,靠杀功臣废宰相建立特务政治来确保皇权独大,结果是两代以后就更加变本加厉的皇权旁落。

“为什么……,反正人是先帝杀的,新君一登基,可以给他们的后人平反啊,不但收回了人心,还消除了潜在的祸患,经过这十几年的缓冲,那些身故勋老,在军的影响已经大为减少……这就是帝王之道啊……”

“什么,难以接受么,你以为你老爹把你送过来是为什么,来接受我家的奉承么,让我和其他人一样,说你如何地天资聪颖,又是如何的天命所归么。

“解决之道……傻瓜,哪有什么解决之道,自古又哪有可保千秋万代的江山……”

“你到底读过史书没有,老子创业儿子守成孙子败家后人挥霍,偶尔出个中兴之主,多延续那么十几数十年的起运,就算了不得了……”

“道理也很简单,子孙后人多不知道父辈创业打天下的艰辛和劳苦,授受父辈的遗泽,当然理所当然的事情,既然得来的太轻易,自然不会懂得珍惜的理由……做昏君最容易,做庸主日子最好过……想要鼎新革易,哪有那么容易,哪个不是遍地荆棘,付出牺牲和代价无算,才闯过来地……

我这一刻。却是想起被羁绊在河北地李泌,被无数门阀豪族称为破家宰相地眼中钉和肉中刺地他,身价随着憎恶程度的积累,已经被抬到和那位口蜜腹剑的弄璋宰相李林甫相比肩的高度,尽管出入必有大队的卫士拱护左右,但想他死掉地人,还是前赴后继的动刺杀。

“所以俗话说,创业容易守成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