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杜闵(2 / 2)

加入书签

怎么早到了一天?成亲王伸手抚摸他的面颊。

于步之垂下眼睑,用手巾擦去成亲王额上的微汗,慢慢道:臣归心似箭。

成亲王夺过手巾扔在一边,拽住他的衣襟。于步之顺从地俯在他的胸膛上,任他打开自己的发髻,用发梢抚弄自己的嘴唇。

天气似乎也不怎么热了,打扇子的小厮已躲得远远的。

但愿有朝一日,不用再远离京城。

成亲王盯着屋顶微笑,快了。

※※※

六月二十日晨,成亲王仍是照往常一般起轿往宫中理事。王府西北的角门不一会儿也开了,于步之带着个小厮,摇着扇子翩然而出,上秉环路,往慕冬桥下的码头去。大热天的,清早的行人反而多,主仆二人片刻功夫便汇入人流中。离着他们不远,一个年轻的汉子抖擞了精神,压低草帽,慢慢跟了上前。待于步之到了码头,那汉子只做往江心里看船般,悠闲背着手,在岸上来回踱步,见于步之从一只快船中迎出三个人来,才驻足,默默看着他们相互拱手致意。

于步之和那三人寒暄几句,便分道扬镳。那汉子微一犹豫,尾随了自快船上岸的三人,穿过小巷,往天刑大道方向行去。这里的小巷行人稀少,那汉子不敢跟紧,再转了几个弯,前面的人却已不见。那汉子疾步又走了两条街,仍是寻不到那三人的踪迹,不由顿足叹了一声。

哼。高处有人轻笑。

那汉子抬起草帽仰头,只见一条消瘦人影手持利刃一跃而下,不由大惊失色,扭头咬牙便跑,不过几步,便绊到了前面的袍角,一跤跌倒在地。

啊!他道性命必然不保,奋而翻过身准备拼命,却只见空荡荡的街头,刚才的刺客连人带剑消失无踪。

他惊异之下,怔了一会儿,在几个街口乱奔乱看,忽听有人叹息了一声。

探花郎这是何苦呢?街角拐出的人腰肥体宽,用凉帽遮去半张脸,踱过来站在墙下的荫地里,若非我出手,探花已然送命。此时还不知逃出京城要紧,一定要送了性命才肯罢休?

多谢英雄救命之恩。那汉子摘去草帽,正是霍炎,我身负皇命,不敢不舍命报效。

那人大笑,探花的职责是在朝内,是在王府。这拿刀动枪,飞檐走壁的买卖,还是交给我们粗人的好。

霍炎笑道:且不知刚才那人是谁,又怎么发现我跟了他们过来。

那人摇头,东王座下高手如云,上京办事,耳目不离左右。探花衣着光鲜,顶的草帽却是破破烂烂,一看就知有诈。更不用说他们做贼心虚,小心谨慎,怎么会猜不出探花的雅意?

霍炎低头思量道:果然是东王的人上京。我更不可离开京城。

唉!京城到处都是皇帝撒的网,少了你这根鱼线,一样跑不了大鱼!那人狠狠叹气,你留在此处,若被人识破,便是一个违抗懿旨的罪名,真真是活不得了。你放心去北边,这里有我,何必你一个书生劳神?

霍炎笑道:吴大老板也为朝廷做事?

那人干咳了一声,道:看在银子面上罢了。

霍炎道:既然吴大老板已有成算,我就不在离都碍事了。别人的话或可不听,只有吴大老板与我有两次救命之恩,好言相劝,自当从命。

盼着探花郎凯旋归来。吴十六松了口气,拱手道,后会有期。

霍炎走了几步,回头道:吴大老板,那船中可还有人呐。

我晓得。吴十六笑道,行船十几年,船该吃水多深,还是知道的。

霍炎这才放下了心,乘快马日夜兼程,一路上不敢投官驿,用了五天才在乐州城赶上郭亮一行。再往前去便入凉州境内,霍炎终于得空喘息,躺在驿站床上,精疲力竭之际仍在不住思索那船中的身影又是何人。

※※※

此时那只快船早已自过龙门西进,六月二十日深夜停泊上江镇码头。岸上一乘遮得严严实实的小轿,等候多时。领头的汉子见那船上熄了灯火,方才靠近。

爷。他躬身施礼。

船舱中走出来的东王世子摆了摆手,不是多礼的时候。

是。

雷奇峰在船头懒洋洋松动筋骨,一边向两岸环顾,随即向杜闵点了点头。

走罢。杜闵让贴身服侍来的小厮打起轿帘,低头坐了进去。

雷奇峰跟着慢慢走上岸,顷刻消失在岸边垂柳深处。

东王早在多年前便在上江镇外购置一处庙产,东王在此耳目众多,却从来不擅自与庙中人来往,只有杜闵到了上江,才在此居住。庙中主持一新和尚开了后面的角门,将杜闵的小轿迎入,伏地叩头。

大师请起。杜闵亲自上前掺了一把,最近香火可旺盛?

托爷的福,好得很。一新笑道,爷远来辛苦了。小的们都想念得紧。离都有人连夜赶来,似有急报。

那就叫到这里来。杜闵道,我换了衣裳就见他。

寺中早已备下沐浴的香汤,杜闵洗去几日风尘燥热,才有胃口吃些清淡食物。用饭时一新来禀,离都的探子已到了。

放下帘子来。杜闵道,你在外面问他,我听着。

不刻进来一个精干汉子,对一新道:急报。

讲。

那探子瞥了一眼垂帘,提高了些声音,道:看护长史大人的好手中,有一人去向不明,翻遍了整个离都活没见人,死未见尸。

最后瞧见他是什么时候?

就是长史大人上岸时。他应是暗中护着长史大人,直到长史大人下榻为止。

长史大人有没有说法。

没有。

知道了。一新道,下去歇一歇。

他见那探子走了,转身掀开帘子,垂手立在杜闵身边道:看来有人已盯上了马长史。

嗯。杜闵一笑,这些人的功夫也恁的不济,怎么让人轻易除掉,连个声息也没有?

爷看如何处置?

依计不变。杜闵道,离都仍只是我们的幌子,真正交手的地方,是在上江。

是。一新不禁微笑。

杜闵在庙中深居简出,至二十一日傍午,有上江行宫的小厮前来,向一新说明了进宫的路线。那小厮是一新的老相识,照旧拿了千两的银票,兴高采烈地回宫。

杜闵这才带着小厮便装出门。穿过上江镇,眼前一纵青岭,杜闵对此处的路径已是极熟,蜿蜒攀山向行宫而去。一路用去两个时辰,那小厮在杜闵身后已吁吁直喘。

这里稍歇。杜闵道,等亥初侍卫换班时再进去。

望野别墅的灯火透过林子照在杜闵的脸上,他仰头看了看天色,知道时间尚早,转身向西,取了池塘中的水,仔细擦去身上的汗渍,净了脸,才从小厮手里接过干净衣裳换好。一时收拾得英俊利落,向小厮笑道:你就等在此处。

祝爷一帆风顺,快去快回。

杜闵笑道:快去快回倒也未必。

林子底下传来侍卫们换班时的低语,正是亥初。杜闵绕在望野别墅的西北角,从侍卫换班时扯开的空档里穿过。再向前去,守值的都是司礼监提督太监手下的人,其中太后亲信不少,让杜闵自西门而入望野别墅。

院子里洪司言悠然乘着凉,向他笑笑,也不说话。

姑姑辛苦了。杜闵从怀中摸出一只小小的锦匣,打开给洪司言看时,原来是两只剔透的抢珠翡翠簪。

破费了。洪司言顺手放在身边的凳上,笑道,叫我姑姑,那么管里面一位叫什么?

杜闵怔了怔,笑道:这个

太后的轻笑声从屋内传来,洪司言道:去吧,别到时候她怪我多嘴。

是。杜闵故作恭敬,洪司言却挪开目光不理睬。

杜闵推门进屋,太后侧身坐在正殿座位上,一边轻轻扑着扇子,一边拨弄着玉盘中的鲜莲子。

太后万福金安。

杜闵跪得很近,太后伸手就可以抚摸到他的面庞。

晒成这样。她用扇子托起杜闵的脸,仔细打量,最近又去了海上?

杜闵微笑道:没有。

那么是在操演兵马?太后收回扇子,又看着指尖碧绿的莲子。

杜闵抱住太后的双膝,现在说这些做什么?

这倒也是。太后终于笑了,四十五岁的美人,笑起来仍清新犹如晨曦。

杜闵不知为什么,微微叹了口气。太后啪地将扇子扔在椅子上,尚有一夜逍遥,又何必叹息?

一夜逍遥说得好!杜闵大笑起来,将她横抱在臂弯里,摔开珠帘走入内殿,放在床上。

太后等不得他解开衣扣,勾住他的脖子,亲吻他的双唇。杜闵抚摸着她裙下光洁的皮肤,笑道:这辈子见过的女子中,没有一个能及上太后半分的。

太后因动情而双颊飞红,迷蒙着眼睛,道:何以有此一比。

比不得。杜闵让她有暇透出一声悠长的呻吟,吻着她的肩头,低声道,无论哪里,都比不得。

这时候还多嘴。太后笑嗔。

杜闵想好的话被她硬是挡了回去,情欲熏红了眼睛,已顾不得别的,匆匆甩去衣服倒在她身上。

院子里的洪司言掩着嘴,在屋内传来的呢喃声中悄悄打了哈欠。月上中天的时候,院子里已有些凉了,洪司言起身想回房添件衣裳,却听太后在内道:水。

是。洪司言将乘着玫瑰露的茶盏放在帐外的小几上。

杜闵帐中伸出手来,取了一盏喂于太后吃。

世子要走了。去看看人。太后道。

别,杜闵忙道,我还有话说呢。

洪司言静静地等着,半晌才听太后道:你先去吧。

杜闵待洪司言掩上门,俯身看着太后道:皇上最近可好?

太后不耐烦地翻了个身,好得很。

听说大军北进至出云了?

太后笑道:这是朝廷的事,不如直接问内阁。

我只想知道太后的意思。

我有什么意思?太后转身瞥着他。

杜闵轻柔地抚摸着她的手臂,太后觉得皇上什么时候会回朝呢?

不过两三月吧。太后道,等皇上新鲜劲过了,无论胜负,都会回来的。

就是问胜负。杜闵道,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堪堪只有努西阿河挡着。一旦过河南下,皇帝的大军扛得住么?

扛不住也好,扛得住也好,你们父子都不会有一兵一卒相助,现在又何必多问。

谁说我们杜家不会相助?杜闵道,只要太后一句话,我们父子立即起兵护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太后一笑,一句话就让你们父子赴汤蹈火?看来是句极要紧的话,你倒是教教我该怎么说。

她的目光就在这瞬间亮得骇人,杜闵浑身一凛,顿时打起十二万分的小心,慢慢道:这场大战中原并无胜算,皇上置天下不顾,贸然亲征,一旦大败,祸及中原全局。如此莽撞行事的君主,太后怎能将江山悉数托付于他。

将社稷交给他的,不是我,是先帝。你要是想理论这个,不如找先帝理论去吧。太后摩娑他的胸膛,在他心脏的位置用指甲不住相刺,见他皮肤上不刻都是血红的指甲印儿,忍不住快意地冷笑,在这里别吞吞吐吐的,有话只管说。

杜闵捉住她的手腕,柔声道:努西阿以南的屏障,就是离水,我父子愿为太后据守江阴,如何?

北方胜负未分,现在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

北方大军内勾心斗角,人心涣散,在我看来已经败了。杜闵的嘴角渐渐浮上狞笑,皇上和洪定国乱军中难免一死,后面的仗,难道让景仪打么?

皇帝不会败,更不会死。太后仿佛重复第一千遍似的,将这句话说得索然无味。

太后杜闵摇头,就算匈奴人不想要皇上的命,也保不定军中万众一心啊。

嗯。太后出人意料地平静,只是问,你已安排好了?

杜闵不禁向后仰了仰身,避开太后无形的锋芒,这我可不敢妄谈。

你已妄谈良久,这时候充什么忠臣?太后披了衣裳,起身坐在床沿上,认真喝起水来。

杜闵缠在她身上,笑道:我看匈奴人十有八九会打进来,到时候太后就景仪一个儿子了,怎么舍得再让他独撑残局?我和太后多少年的情分了,只要太后不加阻拦,我们杜家再次进京勤王,还不是份内的事。

太后漫声道:我替你说穿了吧。你们父子想趁国难当头的时候提兵北上,若我手头的兵马阻拦,你便有胆量,有计谋,有把握让震北军大败,届时匈奴南下,景仪无暇东顾时,你便借离水与匈奴分庭抗礼,那时靖仁景仪都已战死,中原朝廷灰飞烟灭,你却称心如意地占着一半江山;若我爱惜景仪的性命,准你兵马出寒江,你便可允我驻守离都,保住中原朝廷,就算景仪在位,这天下也算落入你父子手中了,对不对?

太后说得太难听了。杜闵道,哪怕我有些私心,却还是为了太后着想。

为我着想?

正是。杜闵衔着太后的耳垂,轻声道,难道太后不想我在京城,与我朝朝暮暮相对?难道太后不想一如既往母仪天下?难道太后不怕城破国亡,落入匈奴魔掌中?无论如何,我总算也为太后保全了一个儿子啊。更何况太后从来都不喜欢皇帝的

太后噗哧笑出声。

太后笑什么?

太后伸手抚摸杜闵的脸,我笑你们父子一点人情世故不懂,眼中没有半星的伦理纲常,难怪胆大妄为,犹如疯狗咬人。

杜闵的笑容僵在脸上,掰开太后的手,冷声道:什么疯狗!

哼。太后冷笑,也只有你们父子才会妄想我将自己的大儿子出卖,将小儿子拱手交给你们充作傀儡,丧心病狂到这种地步,还能称得上是人么?

杜闵忍住怒气,道:你先别急着骂我,你且想一想,就算你用尽手中的兵马,能拦得住我杜家的精兵么?

你也想一想,凭你们父子真能在千里之外弑君么?太后道,凭你们父子真有能耐和匈奴隔江而治么?

杜闵仰面大笑一声:我就是有这个能耐!

你啊太后摇头叹息,明白告诉你,皇帝此战是不会败的,你的兵马也不可能渡过寒江。

杜闵道:你怎么这般执迷不悟,我要靖仁今日死,也不过一句话。

太后抬起眼睛,你不妨试试。

杜闵缓和了口气,如果我确保靖仁的性命,你肯不肯放我出寒江呢?

太后扭头,在他耳边柔声笑道:你先确保了自己的性命再说吧。

杜闵仍是努力,只要你不拦着我,我不但不伤了靖仁景仪的性命,待我登基大宝,何尝又不能立你为后?

哈哈哈杜闵第一次看见太后大笑,那笑容居然是说不出的天真畅快,就象满室繁花顷刻绽放,令人眩目欲醉,杜闵抽了口气,一时说不出话来。

哎。太后最后压抑住笑声,微微喘息,掐着杜闵的面颊,道,你立我为后?你是什么身份,能立我为后?

太后伸出手指,按在杜闵欲言又止的嘴唇上,说远的,你不过是我姐姐所嫁藩王的庶子,你我没有半点亲情牵挂,转脸即成陌路人,你为什么要立我为后?

杜闵脸色本已很难看,听她这么说,反倒缓和了神情,笑问:那么说近的呢?

说近的,太后微笑,你只是我裙下承欢的男宠罢了。要说你这一行,我还见过更好的,排排号,你都未必在三甲之内呢。一个小小的弄臣,说什么立我为后,不可笑么?

杜闵勃然大怒,腾地跳起来,抓住太后的衣襟,捏住了拳头举在空中。

怎么?要动粗?太后故作讶然,看着他的青筋贲露,失笑道,这一拳下来,你要办的事就全无转机了,想想吧,今后还有要用得上我的地方么?

杜闵煞青着脸,慢慢抽回了手。太后悠然抚平胸前的衣服,道:我和你打个赌,就算我不动用踞、寒、巢三州的屯兵,你亦出不了寒江一步。

杜闵跳下床,穿上衣服道:臣是什么身份,自有人和臣沆瀣一气,不劳太后费心。太后还是替皇上祈福吧。

好啊,我看着。太后拍了拍掌,送世子走。

洪司言立即推门进来,一脸逐客的冷淡神色,杜闵将衣裳披在身上,忿忿拂袖而去。他怒气勃发,这一路走得甚快,天不亮已回到落脚的庙中。

一新尚不知缘故,笑脸相迎,如何?世子爷可说动了太后?

哼哼!杜闵冷笑,这个妖妇是绝不会罢休了,现在只能指望离都,她不放我出寒江,却有人心甘情愿地让我大军西进。叫雷奇峰来。

一新急急开门冲外招手,雷奇峰飘然入内。

世子什么吩咐?

杜闵微微犹豫,才道:替我杀了太后,要干净。

这个雷奇峰笑了起来,从前和世子说好了的,只有皇室的人,我是不杀的

杜闵逼近过来,就算你开个天价,也没什么要紧,不要和我推托。

那等等吧。雷奇峰慢慢道,我会好好想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