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八十六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1 / 2)
成都平原的小麦已经成熟了五六天,刘裕和赵匡胤并没有急着用兵,按兵不动,放任巴蜀的百姓收割庄稼。
倒不是二人心怀仁慈,怜悯百姓民生艰难,而是听了苏秦的计划之后潜意识里把成都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只要刘辩一死,则东汉大军群龙无首,不战而退,甚至有可能猛攻刘备,而让本方坐收渔翁之利。
若是那样的话,土地肥沃的成都平原唾手可得,百姓们现在收割的庄稼将来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刘裕、赵匡胤自然不会阻挠百姓收麦。
经过了几天的争秋夺麦之后,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黄澄澄的麦田已经被收割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麦茬在田野里饱受烈日炙晒。
苏秦向刘裕、赵匡胤提议道:“刘辩乃是一代雄主,对于刘备定然心存警惕,只有我军先与其大战一场,让东汉军取得胜利,如此才能放松刘辩及其麾下文武的戒备之心。这样一来,刘备出城犒赏三军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而刘辩及其手下也会认为刘备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低头服软,将会使毒杀成功的可能性大增。”
“苏尚书所言甚善,那就先与东汉军大战一场!”赵匡胤向苏秦竖起了大拇指。
而刘裕则对周亚夫、新文礼率领的援军速度不满:“苏大人,周亚夫、新文礼的进军速度实在缓慢啊!到现在才刚刚抵达广元境内,掐指算算距离成都至少还有将近一千里路程。莫非周亚夫打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意?等我军与二刘火并之后,他好来坐收渔翁之利?”
苏秦连忙解释:“哪里,哪里!德舆将军不要想多了,若不能阻止刘辩占据巴蜀,则我等大势已去;现在正是应该同舟共济之时,岂能再心存尔虞我诈之念?想来是雨水频繁,再加上蜀道崎岖,所以才耽误了大军行程。苏某这就修书一封。催促周、新二人加快行军速度,尽早前来驰援!”
“苏大人这样说才对,我希望洛阳朝廷的诸位都能如苏尚书一样高瞻远瞩。经过庞统调查之后,确认此事与吴懿无关,因为猜忌石达开带来的前车之鉴让刘备痛心疾首,所以不敢再胡乱猜忌,依旧选择信任吴懿。
傅友德与吴懿得了命令,立即下令关闭城门,各自率领一万精兵登上城墙,一个个弯弓搭箭,刀枪出鞘,如临大敌。
就在刘备对战况翘首期盼,恨不得双方拼个同归于尽之际,神色有些憔悴的张飞大踏步的闯进了汉中王府,人还未进屋就嚷嚷了起来:“大哥,城外人喊马嘶,鼓声隆隆,你为何不派人去唤俺出战?却下令关起了城门,作壁上观?”
“翼德啊,贤侄新丧,愚兄实在不忍心打搅三弟,你还是回府上休养几天吧,大哥我自有计较!”对于张飞的这个较真脾气,刘备一向赶到头疼,急忙起身迎出门去,柔声劝谏。
张飞叹息一声:“俺这几天的确吃不香睡不好,有些精神不振,但大敌当前,只要俺张翼德还活着,就绝不能退缩!请大哥拨给我一支人马,出城助战。人家大汉天子千里迢迢,从江东跑到成都来救援咱们,吾等岂能作壁上观,惹得天下人耻笑?”
刘备了解张飞的倔脾气,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是九头牛拉不回来,和他谈大局观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还是哄着他为妙:“翼德说的也有道理,但你近来身体欠佳,兄长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出城。你先回家歇着,大哥派傅友德出城助战!”
丧子之痛对张飞的精神打击不小,但更让张飞困扰的是,坊间暗地里流传着张清之死是刘备做了手脚。虽然张清离开汉中王府的时候一切正常,但也不能排除刘备的嫌隙,只能说他的手段比较高明。
对于这样的传闻,张飞不想听也不敢听,谁敢对他这样说,他就对谁发脾气。张飞宁愿自己的儿子死在巨毋霸的手上,死在常遇春的手上,甚至是死在东汉武将的手上,却绝不能死在自己最尊敬的大哥手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