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刘仁赡全节完名 南唐主臣服纳贡(2 / 2)

加入书签

王师遍处施仁义,黎庶归芸如故常。

十一月,匡胤兵取通州。守将郭廷与部将孙信等议道:“周兵势盛,难与争锋,不如归降,方为上策。”诸将皆称其善。郭廷道:“谁可作降表?”孙信道:“参军李廷邹可作降表。”郭廷命延邹为之,廷邹道:“二公乃唐之宿将,屡受国恩;且通州城郭坚固,粮草充足,正可以挡住周师,或战或守,以尽臣职。岂可不为备敌,而先为不义之行耶?”郭廷道:“吾岂不知?但时势如此,徒劳无益。公今且顺天心,以救生灵之涂炭也。”廷邹坚执不肯。孙信以刀胁之道:“公不识时务,执意不从,吾先斩汝首,然后迎接周师。”廷邹大叹道:“大丈夫以忠义自誓,岂惧一死?吾安肯以堂堂之身,从汝狗彘,偷生于世间,而作降表乎?”孙信大怒,一刀将廷邹杀死于地。次日,举城降周。有诗证之:

男子要为天下奇,忠心不屈贯清微。

未经草表先丧命,徒向阶前血染衣。

匡胤既得通州,长驱直进,兵至楚州。有防御使张彦卿坚城固守,周兵攻围四十余日,再不能下。世宗闻之,自领大兵前来监督。匡胤见驾奏道:“楚州守将张彦卿深得民心,为之死守,是以臣等不能即克。近闻城中粮草不继,臣与诸将合兵击之,早晚可破也。”世宗道:“御弟可分付诸将,各皆用心,朕当照功升赏,决不负也。”匡胤受命。次日,即与李重进等分门攻打,将士齐心,军兵奋力,自早至午,只见城西北角早坍了一阙。曹英身先士卒,手执蛮牌,提剑鼓勇登城,把守城军乱砍,下面军士蜂拥上城。唐兵遮拦不住,各自下城逃命。曹英开了西门,众兵齐进,城中鼎沸起来。张彦卿见周兵已至,即与都监郑招业领兵拒敌。郑招业杀奔南门,正遇李重进奋勇而来,不待交战,一刀劈个正着,招业翻于马下。李重进大杀唐兵,往东门而来。张彦卿见势已急,无可挽回,仰天叹道:“今日得报我主矣!”遂掣出宝剑,自刎而死。手下部兵一千余人,尽皆自杀。有诗为证:

固守坚城势不回,推恩部下气相随。

天心已去身全节,义过田横不泯坠。

匡胤既得楚州,随与李重进收兵屯扎,迎驾入城,出榜安民,开仓赈济。于时周兵势盛,所到莫敌。消息传入金陵,唐主大惧,饮食俱废,如坐针毡,又耻降号称臣,乃传位于太子弘冀,遣使奉表,臣事中朝。计南唐所管地界,只有庐州、舒州、蕲州、黄州四郡未下。差使表奏世宗,献其地土,乞求罢兵。世宗取表视之,见其言词哀切,情意凄恻,遂言道:“朕本意只取江北而已,今唐主既能举国纳降,复何言哉?”乃赐答唐主书云:

大周皇帝书达唐主:朕兴师,非为贪求土地,残害人民;实以天下一家,各守封域,以抚治人民,永享安静和平之福,将子子孙孙,实加赖之。通好方新,书旨更不多及。

差使领书,回金陵见唐主。唐主看书,心始感激,遂仍差使奉表来谢。其表云:

唐国主臣李-谨顿首拜表上皇帝陛下:臣遣臣陈觉,奉表天朝。钦奉诏书,休兵息战,允许和好,容小国仰天涵地育之德,臣不胜衔感。谨献江北四州,每岁纳贡银一百万缗,以供上国岁时之用。昧死谨言,伏候赦书。

世宗得表,群臣称贺。江北悉平,共得十四州六十县。复赐唐主书,谕以:“自今以后,朕已罢战,不须传位。”赐钱弘-、高保融等犒军钱帛数十万。唐主仍差平章冯延已献银、钱、茶、谷共二百万,赴御营前犒军。世宗待之甚厚。冯延巳复命,称世宗之德。于是唐主倾心臣服于周。有诗为证:

大将南征拥战旗,归降纳土建功奇。

欲知边境生民恨,烽火年来望眼迷。

世宗喜南方平定,下令班师还京。各营得令,无不欢欣。明日,拔寨起行。正是: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驾返汴京,世宗论功封爵,给赏三军,大开龙宴,庆赏功臣。自是君臣勤政,百姓安乐,置兵戈而不用,渐见太平之象矣。

一日,世宗于文书中得一木简,长三尺,上写着“检点作天子”五字。世宗骇异,察其所置之人,竟不可得。时张永德为殿前都检点,世宗心疑,遂命赵匡胤代之。

显德六年,调回征蜀将帅王景、向训等。

时有近臣奏道:“昨夜枢密使、昌邑侯王朴卒。”世宗闻奏,亲临其丧,恸哭数日,悲不能止,仰天叹道:“天不欲朕致治耶?何守朕之速也?”命具衣冠,以王侯之礼葬之。文武百官俱皆送葬。汴京百姓感念王朴平日待民如子,皆悲哀祭献,罢市三日,如丧考妣。有诗为证:

深明术数佐皇家,辅治新君谋远夸。

正值升平身已故,黎民千古尽吁嗟。

却说南唐主顺中朝之后,与群臣议贡献之礼,宋齐邱奏道:“昔日后汉主登极之时,主公曾献女乐数十名,以免数年之扰;今议贡礼,亦可献美貌聪明者与中朝,胜似金玉玩好之物,且吾江南得有泰山之安矣。”唐主道:“吾观世宗乃英明之主,非比寻常,倘若不纳,是无功而反获罪矣。”齐邱道:“美色人人所爱,汉帝未尝不英明,不闻弃逐而临我不测也。望主公速即行之,必无他虑。”唐主依议,即令中官取美女。中官领命,选得美女二人,一名秦若兰,一名杜文姬,送于唐主。唐主见二女果然丰姿出众,美貌动人,即差礼部尚书王崇质为使,送二美女前往中朝贡献。

崇质领命,安备车马,即日离金陵,前往汴京。近臣奏知世宗,世宗召入殿前。崇质当阶朝拜,奏道:“小臣奉主命,进献美女二名、与陛下供优闲之用。现在宫门外,以候圣旨。”世宗下旨,宣二美人入朝,伏于阶下。世宗举目观看,果有国色,遂问其名。崇质奏道:“一名秦若兰,一名杜文姬。”世宗大悦道:“名色两美,足副朕怀。”旨令收入御乐院。赵匡胤出班奏道:“陛下英明圣德,端理天下,不可受外邦之色。苦受玉帛可以供给,粳米可以赏军;今受女色,是使外邦闻之,皆以陛下为爱色之君,必致美女日进,而政事怠荒,圣德损坏矣。此万万不可,望陛下三思。”世宗道:“朕自有方略处之,无烦御弟所虑。”遂不听谏。乃设宴款待崇质,因而问道:“汝主近日仍备武事,治甲兵乎?”崇质奏道:“自归天朝以来,举国悉得其主矣,尚何事于治甲修武乎?”世宗道:“卿之所见甚明。但朕兴师证伐,则为仇敌;今为一家,汝主与朕大义已定,更无他说。然而人心难料,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告汝主,兵甲城郭,当宜修葺,为子孙之计。”

崇质顿首受命而辞,取路回金陵,见唐主,奏知世宗所谕之事。唐主感激,遂令守城官吏,凡城池之不完者修葺之,戍兵之单弱者增益之,更且整理军伍。按下不提。

且说世宗自纳美人之后,每召入宫侍宴,日则吹弹歌舞,夜则滢乐欢娱,迷恋情浓,累日不出视朝,凡一切朝政,皆决于范质、王溥二人。二人心不自安,约齐君臣,到赵匡胤府中商议军国大事。不争有此一番议论,有分教:忧国勤民,剔尽怠荒归淳化;应天顺庶,扫开蒙翳见重华。正是:

披坚执锐于焉释,端冕垂裳自是新。

毕竟众臣议论何事,当看末回自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