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五百二十章稷下之学(1 / 2)

加入书签

兵刑工吏户礼,分别管理着大明的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全国刑罚、政令以及审核刑名的;营造工程事项;天下官的任免、考课、升降等事务;户籍、财经;考吉、嘉等五礼之用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邦往来之事。

现在又多出一个第七部,也就是学部,看样子是管理全国的教育事务了。

都这039;教育要从娃娃抓起039;,甭管是化教育、道德教育还是体质教育,从时候培养才最为容易塑形,也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此举关乎大明的后代子孙。

“四皇兄是什么意思”摸了摸下巴,朱松继续道:“难不成要与六部同”

“对,万岁爷正是想要建起第七部来”姚广孝点点头,道:“这学部与其他六部的官职、品阶相同,同样设置了学部尚书以及左右侍郎等官职。”

“看来四皇兄是早就已经有了全盘的谋划了。”听着姚广孝的话,朱松倒是没感到有啥怪异的,只是对于一部的成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么,你们这是来本王府上来要人了想要孔老夫子去学部做尚书吗”摸了摸下巴,朱松突然皱起了眉头,“不过,孔夫子年事已高,去做这个刚成立的学部尚书,怕是夫子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完成一部的建设吧”

在一部建立之初,缺的就是组建这一部所需的人才,像孔宣这样的老夫子,治学治了一辈子,让他编纂个书籍、教育教育孩子、草拟献、旨意等倒还可以,你叫他去完善一部的整体建制,这不是浪费人才,杀鸡乱用刀吗

“王爷您误会了。”解缙摇摇头,道:“学部初建,依照官阶的设置,学部之下,除了处于国度的统管部门之外,其下,分别设置了国级的039;稷下学宫039;;承宣布政使司级的039;稷下学殿039;;府城级的039;稷下学院039;;以及县郡级的039;稷下学堂039;。”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乃是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而朱棣比当年的田齐还厉害,他所要创建的039;学部039;,竟然直接把稷下学宫给囊括了进去。

“孔老夫子在咱们大明育人无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姚广孝接过了话头,笑看着孔宣道:“我们是想请孔老大人出山,担任学部的左侍郎,兼任039;稷下学宫039;的宫主,同时向老大人的那些弟子们发信,让他们前来京城。万岁爷会根据学子们的学识与德行,为他们安排各039;学宫039;、039;学殿039;的教学官职。”

朱松这回不话了,毕竟这件事情关系到国家利益,而且朱棣这样做,也是为那些不曾高中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甚至他们也可以自称为039;本官039;,毕竟甭管是039;稷下学宫039;还是下头的教学部门,都是官办,食君禄呢

孔宣已经被解缙他么的话惊住了,半晌之后也陷入了犹豫之中:“此事乃关乎我大明后世千秋万世,老朽,老朽担心不能完成此事,有负万岁爷所托”

“哎,孔老大人切莫妄自菲薄。”姚广孝摇摇头,“作为衍圣公的子孙,孔老大人可是除了当代衍圣公之外,不论是品学、德行还是威望,都是最高的,稷下学宫教由您来掌管,定然可以为朝廷培养更多的人才。”

孔宣明显已经意动了,但还是道:“可老朽已答应王爷教导王爷和”

“无妨”朱松在一边摆手道:“等到学部正式成立了,南京城自然也会有039;稷下学堂039;,到时候只需进学堂学习也就是了,本王这也是响应朝廷法令了”

“王爷,老朽这边只能是对不起您了”沉默了良久,孔宣先是躬身向朱松行了一礼,随后道:“对039;稷下学宫039;宫主之职,老朽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解缙、姚广孝他们,在韩王府中商议了足有两三个时辰

<istyle=‘color:#4876ff‘>--0---0---小--说---xs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小说推荐阅读:

<istyle=‘color:#4876ff‘>-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直到日上中天,太阳升至最高处的时候,两人才在韩王府用过膳之后,回返了南京城。

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039;学部039;新任的尚书是当代衍圣公孔彦缙。

孔彦缙之所以能够成为学部尚书,并非是他有多高的组织机构的能力,而是孔子嫡系子孙,衍圣公的名头占了很大的成分,具体的组织架构,还是要靠下头的那些从各部调遣,以及各承宣布政使司抽调来的官员。

相比起一辈子治学的孔彦缙,下头这些官员们,才是筹建以及处理学部之事的主力,在他们的努力下,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学部竟然已经初见规模。

除了学部之事,当初在广布天下的时候造成轰动以外,两个月的时间,足以让这件事情沉寂下去,虽百姓们茶余饭后仍旧会议论,但是也是过去式了。

过了最新鲜的两个时间,到了这一个月,百姓们谈论最多的,并非是学部,而是即将由大明朝廷主持召开的039;百国盛宴039;,届时大明周边所有的番邦之国的国王以及部分皇族,都会前来大明南京城中来参与此次的盛宴。

街头巷尾,喧闹的街市甚至是百姓们的宅子、酒馆之中,都在谈论此事。

“嘿,兄弟,你听了吗咱大明马上就要迎来百国的使团了。”

“切,什么就百国咱们大明周围五十万里的国,加一起也就四五十个。”

“少扯.犊.子,到时候咱们还能去南京城,瞧瞧热闹呢”

南京城外,朱松封地上的039;一根骨头039;店子里,朱松正带着家伙们在店里啃骨头,耳畔听着店里其他客人的谈论,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

“爹爹,您摇头做甚子”正吸着骨髓的朱玄焜,抬头瞧着朱松脸上的表情,不由得问道:“难道他们的不对吗咱们大明周遭可没那么多的番邦国。”

“臭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朱松撇了朱玄焜一眼,道:“咱们大明周遭有多少国,礼部全都有记录,虽不足百个,但是也差不多了。”

“哦,这样啊”朱玄焜点点头,突然把手里的骨头丢到了一边,两眼发光地瞧着朱松,道:“那爹爹,到时候咱们能回南京城吗孩儿听,那些番邦之人长得稀奇古怪的,大卷毛、高鼻梁、厚嘴唇的,孩儿很想瞧瞧他们呢”

“爹爹,孩儿,孩儿也想去瞧瞧呢”朱祺琳这个时候也抬起了脑袋瓜。

“你们也想去吗成啊,反正到时候就算为父不去,京里也会来人催为父回去。”朱玄焜问,朱松会直接拒绝,但是对于两个丫头,朱松可是有求必应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