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面前母逐亲儿去 衣底珠寻旧主来(1 / 2)

加入书签

第六十回面前母逐亲儿去衣底珠寻旧主来

诗曰:

一卧西湖梦欲醒,宋家烟雨隔南屏。

君臣不洒江山泪,驼马常流草木腥。

说鬼偶然残脉望,传经谁可听伽陵。

紫阳问道无馀答,止记前身鹤是叮

话表月娘一行四众,辞了宝公禅师,一路南来。玳安挑着行李,小玉扮做女道,老师姑敲木鱼化斋。止有月娘终是见人羞惭,不像个久出家的。幸得南方家家好道,不消念经就送出斋供来,还有送上布施铜钱白布的。只是一路茫茫,或投寺院安歇,或是搭载渔船,漫山过水,走了两月有余,到得临安,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秋尽冬初光景,那里去找问孝哥信息?到各寺里问得个影儿,不过是游僧挂搭,及至寻到近前又不是了。月娘昼夜啼哭,老师姑劝他:“虔诚亲上南海,祈求菩萨灵感接引,休把儿子放在心上,倒是爱根牵缠,不算一心修行的了。”月娘没奈何,只得随众南游,过了钱塘江,问定海的路,水陆一千余里。

到了绍兴府地方,赶不上程途,天晚下雨,把衣服行李湿了。路旁一坐火德真君庙,叫开庙门问路,却是一个尼庵。叫了半日不应,只听的里边叫“了空开门”,喜的玳安忙叫月娘不迭。走出一个小尼姑来开门,年纪二十余岁,生得且是秀雅,一团和气,让进月娘一行人进庙去。来了一个老尼姑,有五十余岁,拄着拐杖,一似瘸子般,却是一双小小脚儿,也是半路出家的。忙问月娘何来,月娘和老师姑细说了一遍:“是朝参南海的,到了宝方天晚下雨,借宿一宵,籴些米来,常住里吃斋,不敢打搅。”老姑子道:“十方贤圣,就有十方接待。我这小庵虽不留众,几位师兄远来,难道一顿粗斋备不起?”忙叫徒弟了空备斋,一面斟了茶来吃了。玳安放下行李,也去帮他担水烧火。原来门前一个神泉,用竹竿直引到屋里灶前,南方丛林里多是如此方便。少顷煮得饭熟,用大盆捧将来:两碗腌笋,两碗腌豆腐,又是酱炒面筋,一碗煮的干藕,两碟盐豆儿。晚斋已毕,玳安自去庙门下打一个草铺,月娘和师父一单,没有闲床,小玉要在地下睡。

那小尼姑道:“我两人一单上将就过这一夜罢。”老瘸姑子自去里面一张禅床上睡去了,不题。

原来这小姑子法名也叫了空,和小玉在外间一张绳床上睡了。睡到半夜,小玉是走路乏倦了的人,丢下头鼾鼾的睡着,脱了上衣,只穿着小布裤儿,一个旧绢抹胸儿,不解中衣,只松了裤带。那知这尼姑却不是雌的,就是这老瘸姑子的幸童如意君,扮做尼姑,却是个沙弥。这了空悄悄钻过小玉身边,一头并枕,用手摸他的侞头儿,肚皮儿,渐渐摸到下边,把裤带替他松了,小玉那里得醒。褪下裤去,摸他高突突似馒头缝儿一般,倒似个女儿。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小玉猛醒,忙问道:“是谁?”他只说是玳安久不同宿,一时间进来偷野食吃,那晓得这小姑子是个雄的,疾忙推开身子。

却是这小姑于了空来和他干事。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小玉不敢高声,道:“好出家人,你不是个姑子,倒是个和尚,”连忙跳起来找衣裳穿不迭。姑子道:“我就是南海大寺里的沙弥了空,常来这庵里行走,我这南方常是尼僧同居,你要走漏风声,坏我们的戒行,叫你一步回不到北方。快快上床来,依我睡了就罢,你要不肯,我随你到了南海,也逃不出这几座寺去。那个和尚没有几个尼姑,那个尼僧没有几个和尚?只除非是观音菩萨,才是个真修行的。”

慌的小玉大叫,惊醒了月娘、玳安,一齐起来。小玉又不好明说,只道有贼。这小尼姑开了门一直走了。闹到天明,全没敢睡。黑暗暗收拾了行李,去辞老姑子起身,只见老尼姑在房里大骂:“那里来的一起村野侉蛮妇们,平白的到我庵里作践,骗了斋吃,还半夜起来打劫财。天明我和你见官报县,决不干休!”月娘明知他羞了撒赖,只得忍气走出庙来,上了大路,从今再不信这尼姑和尚了。

一路小心,过了宁波定海地方,望见汪洋万顷,就是南海了:浩渺接天,停泓绝地。南极朝宗,为日月归藏之府;东江总派,收岷峨尾闾之区。名山渊储,旁结雁荡天台,禹袕会稽,下接番闺闽岭。龙宫千丈挂冰绢,绞人织网;蚊窟万层排雪窦,蚌母含珠。海帆几片日边来,梵阁千寻天外起。

原来过海船,不等风顺不敢开,不等人多也不肯开。月娘等在海边村里,寻了一口庄家的屋住下,使玳安下乡化些米来。连住三日,等得一起镇江进香善人和些僧众们,上了大船,抛了神符,拜了菩萨,齐声和佛念着“南无灵感观世音”慈悲名号,才敢开船。月娘一行四众,随在船稍上过海,不题。

却说了空,从渡江南来,在宁波得病,渡海遇了飓风,幸喜倒过顺风吹回船来,得登彼岸。因想:“这南海地方空阔,大寺小庵、名山净室不止一二百处,那里寻见我的母亲,就是玳安也不到这里,那里去问?他们就往南来,也无处找我。”因此写了一个木牌佳在胸前,是“了空化斋”四个大字。虽到海中,不去安禅听讲,只在各处化斋,以便探取母亲信息。

那日月娘一行过了海,还隔菩萨的大寺有二日的路,也要探问孝哥的信,使玳安扮作道人,去左近寺庵里化米,好访问信息。那日玳安化斋去了,月娘在一个施主寡妇人家吃斋。天晚了,玳安不见回来,只好借宿在此等玳安来,明日进山。黄昏时候,只见了空披着衲掇进得村来,朝着小玉问讯,只说他是本处的善人女道,要在此化斋,方便投宿。

这小玉略识几个字,见胸前挂着牌于是“了空化斋”,想赵那一夜假姑子的话来:“说要随到我南海,好歹不肯放空,这厮想是知我们过海,随后赶来了。”慌忙与月娘说知。那了空远远立着,还不曾开言,只听小玉、月娘秃长秃短一顿臭骂,了空不知是那里账,可怜忍气吞声回步而走:“自古道,此处不留人,还有留人处。一个佛国地方,这位女菩萨和这比丘尼们全不学好,就不布施也罢,因何破口伤人?”了空低头去了。诗日:姓名面貌几曾真,真假相疑疏间亲。

认贼为儿多自误,将仇逐子是何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