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仰慕(2 / 2)

加入书签

郑姝新奇地看着禅房中的布置。四处张望了一番后,待看到目不斜视,极为优雅地端着茶的阮慕阳,她便坐直了身子,端起了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有些有样学样的意思。“二表嫂,一会儿咱们还去哪里吗?”她问。

阮慕阳摇了摇头说:“有些乏了,便在这禅房中休息吧。”

郑姝不再说话。

渐渐地,她觉得眼皮沉了起来,头也重重的,睡意涌上。

没一会儿,她便趴在了桌子上。

看着睡过去的郑姝,阮慕阳勾了勾唇站了起来。茶里她下了蒙汗药。

门外是点翠珐琅和沐风沐雨说笑的声音,待说笑声消失了,她打开了禅房的门。

“夫人,沐风沐雨被点翠带去找弄斋菜了。”门外只剩珐琅一个。

阮慕阳点了点头说:“嗯,你在这里守着,不要让她们进去。一会儿就说我们乏了要休息一会儿。等半个时辰后再把她们支开一次。”

珐琅意识到阮慕阳有事要做。却也没有多问,只是眼中带着关心说:“夫人一个人要小心。”

“放心,我就在寺中。”

离开禅房后,阮慕阳独自去找寒食。

“蔡氏在哪?”

寒食一直在帮她关注着蔡氏的动向。他答道:“刚刚正在大殿里拜佛呢,现在估摸着差不多出来了。”蔡氏当初就是他让人去溧水县找的,对于这一切他都知道,但是也像珐琅一样,从来都不问,对阮慕阳极为忠心。

“好。”阮慕阳朝大殿走去。

她没走到大殿,就遇到了出来的蔡氏。她的身边跟着一个十三四岁的丫环。

这两年,蔡氏变化很大。原先虽然荆钗布裙,却带着南方女子的水嫩。皮肤白皙气色极好,而如今,她看上去有些憔悴,微蹙的双眉间带着凄苦,日子像是过得很不得意。

看到阮慕阳,蔡氏愣了愣,意外地叫道:“夫人?”

阮慕阳自然也是作出了一副惊讶的样子说:“好巧,你也来拜佛?”

蔡氏点了点头,有些感叹地说道:“是啊。看到夫人意识到,一晃两年过去了。”

“是啊。”阮慕阳打量着她,问,“这两年你似乎过得——”

提起这个。蔡氏就伤心,面上一片凄苦。

“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你知道的,我是张学士的夫人,若你有什么难处,我多少还能帮到你一些。”阮慕阳语气温和。

蔡氏心中感念着两年前阮慕阳与洛钰助她找到永安王府,让谢昭认了她们母子的事情,现在又听到她关切的语气,积压了两年的愁苦终于有了发泄之处,眼眶渐渐红了。

“怎么了?我们找一处禅房好好说说。”阮慕阳说道。

蔡氏点了点头。

“夫人,咱们一会儿就要回去了。”她身后的丫环提醒道。

委屈了两年,蔡氏太需要宣泄了,便说道:“我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一会儿,萍儿,没事的。”

阮慕阳与蔡氏进了禅房后,那个叫萍儿的丫环就守在了外面。

坐下后,阮慕阳给蔡氏倒了杯茶,说:“看到你现在这样,我有些怀疑当初助你是不是害了你。”

“夫人说的哪里的话。要不是夫人,当初我们母子贸然找上永安王府,恐怕根本活不到现在。”在永安王府两年,蔡氏终于也长进了一些,知道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阮慕阳不说话,安静地等她继续说下去。

“好歹我儿认祖归宗了。至于我——”蔡氏蹙着眉说。“我已经许久没有见到我儿了,他们不让我见。他们还不让我出院子,这次能出来是好不容易求来的。”

“进京后,王爷仿佛变了个人一样,一点都不像我当年遇到的那个风流倜傥的公子。”

听到蔡氏这么说,阮慕阳垂了垂眼睛。

谢昭玩过许多女人,骗女人更是有一套。上一世,她便是被他的伪装所迷惑了,对他一片真心,可到头来却落得那样的下场。

“永安王此人——”阮慕阳欲言又止,“你当初应当是被他骗了。”

蔡氏凄凉地笑了笑说:“是啊,我一个未嫁的姑娘被他骗去了清白身子。第二日他什么都没说就走了。我那时还天真地以为他以后会回来找我,所以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后无论如何也要生下来。我伤了我爹娘的心,还让乡中人嘲笑,最后却是这样的。”

“那你恨他吗?”阮慕阳状似不在意地问。两年的时间足以消磨一个人的感情,让她认清真相。

“怎么会不恨?”蔡氏正在激动之时,“只是我又能怎么办啊。”

说完,她意识到自己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有些慌张地看了看阮慕阳。

阮慕阳笑了笑说:“你可听说永安王要与徐阁老结亲的事情?”

蔡氏自然是有所耳闻的。

“徐阁老的孙女徐妙露我是认识的,是个十分高傲,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说到这里,阮慕阳叹了口气,“恐怕她是容不得你的。到时候永安王为了讨她欢心,估计会——”

“会什么?”蔡氏的手紧紧抓着杯子。

阮慕阳说得轻描淡写:“杀了你。”她说的是事实。徐妙露必容不下蔡氏的存在,那时谢昭为了娶徐妙露,肯定会先处理掉蔡氏。反正她只是个妾,连侧妃都不是。

蔡氏脸上一白,手上的杯子掉落,茶水洒了出来。她却已经顾不上这些了,着急地看着阮慕阳说:“夫人,那我该怎么办?能不能救救我?”

阮慕阳替她把茶杯扶正后,慢慢说道:“办法倒是有,就看你狠不狠的下心了。”

她继续说道:“永安王现在只有一个儿子,若是他忽然死了,即便不是嫡出。世袭王位的也是你的儿子——”

“你、你让我杀了他?”蔡氏又是惊讶又是害怕地看着阮慕阳,眼中充满了警惕。直到这个时候,她才发现阮慕阳的动机不纯。

阮慕阳不在意她的防备,笑得依然温和,循循善诱地说:“我们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怎么杀得了人?你应该是借刀杀人。”她说这些的时候语气温柔极了,仿佛只是在说女儿家的体己话。

但是蔡氏已经被吓得不轻了。

“我是可怜你一个妇人才说这些的。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目的。现在的局势你估计心里也清楚,永安王想要的是上面那个位置,那个位置对他固然好,可是对你们母子呢?有何好处?”说到这里,阮慕阳顿了顿,语气变得肃杀了起来,“对了。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恐怕你是看不到那一天的。”

“若是他死了,应该累及不到下一代,就如同当年的永靖王一样。到时候你的儿子虽然不得重视,但好歹也是个王爷,那时候你也自然能活下来。”

在阮慕阳的诱导下,蔡氏的眼中渐渐出现了犹豫。

蔡氏并不是一个果断的女人,相反,她出身寻常人家,以前从未经历过这些,比起世家小姐,少了果断与一颗坚硬的心。

阮慕阳知道逼她不得。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她说道:“放心,我不逼你,只是如今只有两条路走,要么谢昭死,要么你自己死。你可以好好想想。”

就在她起身的时候,门外也传来了萍儿的声音。

“夫人,时候差不多了,我们该回王府了。”

阮慕阳将蔡氏扶了起来。

她虽然利用了她,却也给她无路可走的她指了条路,至于她愿不愿意走,能走到哪一步,就看她自己了。

与蔡氏分开后。阮慕阳朝原先的禅房走去。她到的时候正好沐风和沐雨被支开了。

点翠看到她,松了一口:“夫人,你可算回来了,我跟珐琅一直提心吊胆的。”

“可有什么动静?”阮慕阳问。

点翠摇了摇头。

阮慕阳走进禅房,见郑姝仍然趴在桌上,勾了勾唇。

郑姝醒过来的时候,就看见阮慕阳坐在窗边的凳子上看书。窗是开着的,外面是一株芭蕉,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窗外的精致像被洗过了一样,格外的清晰。而坐在窗边阮慕阳微微低着头,天光描摹着她侧脸的轮廓,如同泛着淡淡的光晕一样。

“我怎么睡着了?”

听到声音,阮慕阳看向她说:“表妹醒了啊。”

郑姝努力回想着自己是如何睡着的,却记不清了。她问道:“我睡了多久了?”

“一个时辰。”

郑姝觉得自己睡着的有些蹊跷,却又找不到证据,皱起了眉问:“二表嫂一直在禅房里?”

阮慕阳点了点头,指着郑姝面前放着的斋菜说:“就连斋菜也是送进来的。”

郑姝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站起身走到禅房外,见点翠珐琅和沐风沐雨四人都在,便问:“方才一段时间可有人进出过?”

她们四人摇头。

点翠与珐琅是知道实情,故意瞒着她。而沐风沐雨是真的不知道。并且,就算她们知道了,也不会对郑姝说出实情,因为她们是穿云院的人,而郑姝是外人。

郑姝虽然心里还是怀疑,但是又什么线索都抓不住。

而且,阮慕阳也不会留下破绽,之前有蒙汗药的茶早就被她倒在了窗外,现在已然被雨水冲掉了。

离开平海寺后,她们便回了张家。

阮慕阳先去了老夫人那里,随后又去见了李氏。

李氏一反常态,对她不再那么疏离。而是要留她下来用饭。

阮慕阳推脱不掉,便只好留下来。

晚饭上得格外慢,吃完了,李氏又让她留下来替她改改绣了一半的枕巾。这一拖延就到了很晚。

阮慕阳意识到李氏是在故意拖着她。而向来跟李氏亲的郑姝却不想,想来李氏是想给郑姝机会,让她单独与张安夷相处。

可是李氏不知道前几日郑姝被赶出书房的事情,注定不会如她的愿了。

好不容易李氏放阮慕阳走,已经是很晚了。下午明明还下着雨,到晚上天就晴了,一轮残月高挂。

“二爷回来了吗?”阮慕阳问。

在前面提着灯的点翠道:“半个时辰前就回来了。”

回穿云院的路上很是寂静。

渐渐的,有脚步声从她们前面传过来,一个人影的轮廓慢慢清晰了起来。那是从穿云院出来的人。看起来是个男子,身材高大挺拔,步子带着几分悠然和惬意。

“这么晚了,会是谁从穿云院出来?”点翠小声嘀咕。

“许是翰林院的人吧。”阮慕阳猜测道。

紧接着,点翠忽然惊呼了一声,停下脚步将手上的灯熄灭了。

面前顿时暗了许多。就在阮慕阳疑惑的时候,点翠低声说道:“夫人,是那个登徒子!”

她刚一说完,阮慕阳便借着月光看清了来人,确实是尹济。

点翠与珐琅站到了阮慕阳的身后,刚好在一片阴影里。而阮慕阳刚好在灯下。她站直了身子,唇边勾起一抹端庄的笑容,娴静如夏夜月下潺潺流过石阶的溪水。

尹济看到的便是阮慕阳站在灯下的样子。

“张夫人。”他一副风度翩翩的样子。

阮慕阳微微点头,一片坦然。

她疏离的样子和端庄的身形让尹济想到了什么,心中微动,看着她的脸问:“张夫人,我们可曾见过?”

阮慕阳因为她的话心中一跳,她身后的点翠更是动了动,似乎被吓得没站稳,差点摔倒一样。

尹济被她身后的动静吸引,看了看那两个慌张的身影,轻佻地勾起了唇。

“不曾。”阮慕阳还是一副坦然的样子,像是面对的是个陌生人。

尹济似乎早就猜到了这个答案,不甚在意。随后,他收起了脸上的轻佻,后退了两步,架势极为郑重地与她行了个礼说道:“在下尹济,这一科的榜眼。”这姿态,端的是道谢的模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