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科幻狂潮,疯狂选角(2 / 2)
一想到《星战》,正在冥思苦想的荣少亨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因为他忽然有了一个念头,在前世有两部科幻小说很是不错,一部是黄易的《星际浪子》,另外一部是日本作家田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
........................................................................................................
从两本书的人气上来看,《银河》要略胜过《星际》,从小说的立意上来看,《银河》比较大气磅礴,而《星际》则显得异能四射。
两部小说相比较,虽然一部是国人写的,一部是日本人写的,但从学的角度艺术的角度以及电影的角度上来讲,荣少亨觉得《银河》更能拍摄出科幻片的深度。
一种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核心精神,这一点绝对是要坚持的,但具体到形式内容上,也是不妨吸收其他化的一些有益的东西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所以,《银河英雄传说》最是适合玄霆拍摄,最重要的是因为有杨威利这个角色。而《星际浪子》这部作品也很好,但对于电影所谓的主题,显然并不如《银河英雄传说》切题,因为《星际浪子》里面并没有国人的形象。
要知道,一直以来,荣少亨有一种心思,将华人演员引入好莱坞的电影殿堂。
周润,李连杰,成龙为何而来?还是不是让华人扬眉吐气,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影。
现今,这么一个好的机会放在眼前,荣少亨绝不会错过。
不过《银河英雄传说》毕竟是前世的一本科幻小说,并不是剧本,编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还好,这一点难不倒荣少亨。
如今在编写剧本方面,荣少亨入乡随俗,越来越喜欢“团队作业”了。何谓“团队作业”?就是将一群编剧聚集在一起,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编写剧本。而不再是一个人埋头苦想,闭门造车。
不能否认,美国人的这种凝聚脑力的方法很有效,好莱坞很多优秀的剧本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荣少亨召集玄霆娱乐的若干编剧,将自己对于《银河英雄传说》的故事大纲以及剧本构思告诉他们后,大家就一股脑地开始创作了。
这期间,《银河英雄传说》的内容在荣少亨的脑海里变得更加清晰了。不得不承认,抛开作者国籍身份这个因素,《银河英雄传说》的确是一部大气恢弘的经典巨著。将搜索到的有关田芳树的资料也过了一遍,荣少亨忽然感慨起来。作为一个日本人,田芳树和荣少亨一直以来印象当的日本人确实不同,他不仅深深仰慕国的化,而且在对国化上的造诣也是很深。他根据国历史创作的多部小说,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丝毫没有日本人在荣少亨印象当的卑劣气息。
难道我对日本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不然为什么日本人间会有田芳树这样的人物?荣少亨不由产生了这么一个疑问。仔细将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日本人的一切重新过了一遍,荣少亨断然否决了自己刚才的想法。无可否认,田芳树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但荣少亨对日本人的看法也是同样正确。荣少亨的结论是:作为个人,日本人不乏优秀者,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民族,日本人却是卑劣的。田芳树个人的优秀,完全无法掩盖所谓大和民族整体民族性的卑劣,就象作为龙的传人的华民族,虽然出过不少不肖子孙,但这种个人的卑劣却无损于华民族整体的优秀和杰出。
从这个观点出,荣少亨的思绪又远远地飘了开去。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作为一部优秀的科幻巨著,什么国人自己没有这样优秀的作品出现呢?为什么国没有更伟大的化巨人出现呢?这疑问让他很压抑。
在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国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先秦时期已经有百家争鸣,此后更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这些都是国化各个辉煌时期的代表。而无论形式如何,其深层次的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形式的不同只是这种精神在不同时代形势下的反映。
但这一切,现在已经改变了。经过几千年的原地打转,华民族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不能脱,终于在清末成为一个政治经济落后的民族。西学东渐,原有的化几乎被完全抛弃,对国传统化的继承从此割断。
在当今国社会,可以说是存在着两种思想,一种是传统化的思想,没有继承和扬广大,这种化是精华和糟粕并存。而另一种是一种越现实条件的前思想。无论哪一种,都不符合当今国人的形象和精神。
一句话,当前国化的弱势,正是由于缺乏一种与世俱进,能够展现当今国人真正面貌的化精神,国人缺乏一个总体的抽象的正面形象。在化的各种形式,缺乏真正能代表当代国人的形象。
没有这样的精神,没有这样的形象,造成不少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国的要圆。这是悲哀,五千年沉淀下的悲哀。
正如拿破仑所说,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而直到现在,这头雄狮还没有真正地苏醒。国没有强大到一览众山小,也不是一些盲目崇洋的人眼的弱者,它的潜力巨大,但要真正赢得自己应得的地位,任重而道远。看清自己的地位,确定自己的目标,才是国人现在最需要做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人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但这远远不是国人所有的实力,一旦雄狮猛醒,国可以更强。最关键之处,就在于要从化上重塑华民族的精神,重新获得对自己化的信心。荣少亨坚信,虽然现在国际上最强势的是美国,但真正代表人类展方向的,还得数国人。国才是世界未来的真正领导者,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坚持的信条。
荣少亨的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自己所知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所得。在他心目,这种代表世界未来的想法,绝对不是什么西化,西方化在现今的确算是优秀,但绝对代表不了未来。真正代表未来的,是国人的化。
但是,这并不代表排斥一切外来化。一种强势的化,不仅仅要要强大的影响力,既能影响到本国人民,更具有世界性,而且需要有兼容性,其他化的优点和长处都可以吸收,继而融合到本国化。国古代化曾具有这样的特点,但从近代以来,这种特点渐渐消失了。而当荣少亨考虑到一种代表未来的国化时,他想到的是,这样的一种化,先是在传统化的继承和扬上,不仅要将传统化的精华抛弃糟粕后继承,更要吸收其他化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化。《银河英雄传说》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虽然是日本人的作品,但是却可以在自己的手将他承载国的化扬出去。
所谓吸收其他化的优点,和盲目地接受其他化是截然不同的,关键处就在于吸收者要有自己的核心的化精神。就象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主干的粗壮结实是必不可少的。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近年来屡屡创造的奇迹,都证明国人是有着这样一种精神的,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精神并没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也就是化的各种具体表现而呈现出来。
具体到这种化,这种精神应该是什么样子,荣少亨其实也并不清楚,但荣少亨已经模糊地感觉到了它的威力,那将是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归根结底,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和凝聚力所在。
化的兴盛,自然不是一个人所能决定的,那至少需要一代甚至是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每一个国人都能为自己的国家自豪和努力的时候,华民族的强大也就指日可待了。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荣少亨开始再次思考自己的责任和目标。是的,靠他一个人振兴华民族的化是天方夜谭,但以他的才华和地位,是可以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的。具体说起来,荣少亨的作用也就在电影和音乐方面,如果能因他而带动这两方面的展,形成一个繁盛的产业,那么,凭着国人的智慧和勤奋,一个能够代表国人形象和影响力的化也就会成型了。
思绪再回到《银河英雄传说》上,荣少亨忽然觉得自己必须要把这部戏拍摄成经典。在他看来,作为这部优秀科幻作品的两个主角之一,杨威利正是一个代表着国化精神的形象,可以预计到,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拍摄成功的话,这个形象将是对国人的一个正面宣传。而且,在他心目,已经为这个角色选好了演员。
杨威利-----《银河英雄传说》最优秀的智将。是当世罕见的用兵奇才,常以少数的兵力击退大军;善于将不利的战况导向胜利,被称为“奇迹的杨”“魔术师杨”。不想当军人,父亲过世后身无分,为了研习历史而勉强考入军官学校就读。偶然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战略才华,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他对于战争心理学有着乎常人的深刻了解与体会,并藉此衍生许多宛如魔术般令对手感到难以招架的战术,其巧妙之程度可说是战争的艺术家,然而本质上却是具备宏观视野的战略家。原本立志成为历史学家,对于权力,政治家及军队本身感到厌恶,却阴错阳差的成为了战争的英雄人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其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始终抱持着怀疑的态度。等身材,有着略显杂乱的黑和黑眼睛。外型毫无军人的气息,反而给人一种不成材年轻学者的印象;依照观感的不同,有着还算得上英俊的容貌。在私生活方面是个连呼吸都懒的家伙,被部下调侃为“长眠不起的青年司令官”;其性格对厌恶的人有其固执的一面,即使面对掌权者强硬的态度或是不合理的命令也毫不理睬,因此容易被误认为怪人;实际上是个具有安定人格与包容力的人,获得所属之下级士官兵及幕僚群一致的信赖与敬爱。后在和平谈判被暗杀,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银河英雄。
从小说的角色来看,能够扮演“杨威利”的似乎只有那么两三个人。
第一个人,无疑就是演技之神哥。作为如今好莱坞新崛起的华人影星,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演技来说,从认知度来说,似乎他都是上上之选。
第二个人,就是戛纳影帝张国荣。如果说在亚洲影坛谁的气质最为特殊,那么必定是张国荣。在张国荣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霸王别姬》那种阴柔的美,也可以看见《倩女幽魂》那种书生气,更能见识到《枪王》的冷酷。
第三个人,乃是无所不能的梁家辉。梁家辉的戏路一向很宽广,可以是《东成西就》搞笑的印度人,可以是《黑金》的不世枭雄,还可以是《人约黄昏后》深情款款的报社记者……可以说,这个世上还没有梁家辉驾驭不了的戏份。
以上三人,似乎是扮演“杨威利”的最佳人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