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婚事(1 / 2)
翰听了却是淡然笑默默昂首轻轻道。
“自古道生死有命孤是寒门出身能得以今日之尊贵赖麾武皆乃世之人杰倾心相辅姓诚服方得建立大唐基业。舜儿你当谨记。凡帝君者当以民愿为先不可执意强迫以德服人否则便是残暴不仁。你才思敏捷武双但却过于重视名利。将来你若登基为王或许已然统。但此彼华夏之地虽广阔无边但其实却是冰山角。你有雄心大志必然能替西唐开扩边疆成为千古以来第大帝!但此是福亦是祸也。若你多举战事大举征兵不休姓无以安康势必反也。你且谨记当西唐强盛远超他方诸国当以威慑为先再以礼为相待赠之以利得其国之民心再授以王化。如此来其国便以其内先乱假以时日便成西唐之附属。父王多年操心于西唐商业乃欲传授国民生我材必有用道理。所谓有志者事竟成道酬勤若西唐国民皆能自强自立自给自足国家当以政策辅之而加重税赋恐民强国乱此乃谬论也。国民竟能自足享受荣华富贵安居乐业只会对国家心存感激王室受得尊重敬仰又岂会造反叛乱?譬如昔年强秦虽能统始皇帝却妄想以人之力独皇权而贵而令姓臣服孰不知不出数十年间各地姓不堪折磨纷纷揭竿起义强秦遂即灭也。舜儿你当以此引以为戒万不可重蹈覆辙!”
翰作为后世之人又经历数十年乱世兵戎生涯早就悟透了历朝替代国盛国衰之起因。舜眼中精光连起仿佛忽然豁然开朗其父此番话道理比起他多年所学还要精辟得多可谓是包罗万象深藏治国昌盛之道。翰见舜似乎已有领悟脸上那抹淡笑更是璀璨。须臾舜精震对其父钦佩之意如滔滔江水不绝凝应道。
“父王教诲孩儿定当会三思而自省其身!”
“!你能领悟此中道理时半刻所能通透可见你已听进心里。为父甚为欣慰。”
翰微微颔首忽然话锋转面色沉着向舜道。
“军务国事到此为止。此为父却要与你商量家事。”
舜面色震还以为翰病情加重欲要与他早立遗嘱顿时面色大变如遭晴霹雳。哪知翰却是如此道。
“舜儿你可记得为父先前与你提过娶妻之事?”
舜听高悬心便是放暗暗松了口大气。不过很快舜心里便又苦涩起来此他心思几乎都在军务国事之中哪里想过娶妻成家。何况其母刚逝依照礼法舜要守丧三年其中不可娶妻否则就违犯礼制。舜遂以其之。翰听罢淡淡笑便是谓道。
“此并不碍事。孤早与丞相商议此中情况特殊。不久将来西唐、大魏便将大起兵戈孤此只有你独子。按照礼法只要孤以诏书教你移孝作忠你便可以成亲。何况你母后多年盼望你早成家室在之灵得知此事只会欣慰绝不会怪责于你。”
翰眼烁烁紧紧地望着舜脸上已摆出不容置疑色。舜面色苦却又答道。
“可孩儿并无心上之人仓促成婚只恐耽误了人家。”
“哦?果真如此?为父还记得你年幼时曾屡屡过你那王妹不娶。如今你那王妹以正值娶嫁之年。就在今朝为父方与王太仆商量此事。王太仆可是喜不胜收就等为父遣媒上门提亲。王太仆对西唐忠心耿耿多年来兢兢业业更是国家重臣。若是两家能够联姻不但乃国之幸也更不了你儿时之愿么!?”
翰此言出舜脑海里不禁儿时往事。而翰口中那个王妹便正是太仆王朗之女王元姬也。想当时舜情窦初开与王元姬乃是青梅竹马。两人年纪轻轻却都是智慧超群心思早熟童忽生感。舜更曾对王元姬立山盟海誓她不娶。
那时王元姬才年仅十却已是美人胚子爱穿身鹅黄衣裳长衣飘飘冰肌玉骨吹弹可破头秀丽乌黑发丝精致玲珑五官静动间都有令人心醉美艳。
而舜当时年方十四未经磨砺目空切桀骜不驯终日与王元姬高谈阔论大谈之事更立以雄志待长大成人必要替其父打江山造福姓。
而四、五年之后羌胡造乱。舜主动请缨便开始了兵戎生涯。这数年间随军东讨西征至此便几乎未曾有过空闲。舜年少得志奋发图强儿女之事竟也渐渐忘却。不过王元姬那身鹅黄色身影却在每当舜悲苦烦闷之时出现。
想到王元姬舜心中不觉传来阵温暖暖流像是被中心思孩子般绕了绕头预言又休。最终在翰炙热眼光之舜望着那张饱经岁月风霜摧残刚毅而又带着几分慈祥面孔心里抖呐呐而道。
“这都是陈年旧事了。父王怎么还记得?”
“呵呵。当年你时不时便与你母后囔囔。你却不知你母后欢喜得很日夜便在为父耳边囔囔。为父怎会记不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