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02拾光(2 / 2)
“上次的事情解决完,本想请你吃饭,可不巧,随后,我就被外派了,上个月才回到本市。美女,给个机会,一起吃顿饭?”这样的邀约,于青麦,真是头疼。
青麦不是一个圆滑的人,尤其不会委婉地拒绝。而如果不一次将事情解决,她又极不喜欢没完没了的被纠缠。稍微考虑了一下,青麦只好以要开会,不知结束时间为由。邵海峰毕竟在商海中混迹多年,也听出了青麦的拒绝之意,他暗暗告诉自己,来日方长。
问清了邵海峰朋友的地址、联系电话,青麦匆匆与他告别。与这些虚与蛇委的应酬相比,青麦更喜欢工作中的忙碌,哪怕累些,她也不愿意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人际交往。
是今天采访还是明天去?青麦犹豫不决,再次站到窗前。这个位置,似乎成了她遇到纠结问题时,冥思苦想答案的战场。而抱着双臂,拥紧自己,就是她与不同问题作战的唯一姿势。
如果现在去采访,顺利的话,下午4点半前能结束。即便需要核实的内容多一些,最晚5点也能完成。而眼下的5点,夜色已降临了,要是弄到天黑……同事肯定又要讽刺她“有新闻理想”。
没再让自己纠结下去,青麦打算先联系一下采访对象再决定。拨通电话,却无人接听。挂断后,青麦顺手拿起桌角上的《后台》,将《金雕之死》又看了一遍,时间过去20分钟,青麦再次拨通刚刚的号码,这次,在电话自动断掉之前,被接听。对方叫刘白,声音有些沙哑,但不失礼貌。结束通话后,青麦将“茗园侧门”四个字,写在采访本上。
基于沟通得不错,青麦决定马上进行这个采访。她先制定出一套完备的采访提纲,又将采访期间可能发生的状况,需要拓展的采访内容,一一做了解决方案和计划。附带着,内容呈现在报纸上,该配发什么样的图片,也都有了构思。这样的访前准备,仅限青麦心情不错的时候,而这份心情取决于访前与采访对象间的约访电话。就如刚刚刘白的那个约访电话,给了青麦愉快工作的动力。
做好这一切,又检查了一下包里的采访本、笔以及手机,青麦出门。幸运的是,刚走出单位门口,青麦就截到了出租车。向出租车师傅报上目的地——茗园小区。司机师傅多看了青麦一眼后,附和一句:“铭苑?那住的可都是有钱人。”而被即将开始的采访占据了大脑的青麦,根本没听清司机师傅的后一句,只听到前一句好像是“茗园”,便回答:“对。”不到一个小时,出租车到达目的地附近。
“哪个门?”司机师傅问。
“侧门。”青麦回答。
两分钟后,青麦付钱,下车。因为是侧门,青麦并未看到小区的名字。在小区门口,有穿着制服的安保人员站岗。看到陌生的面孔,青麦被门卫室做登记。
d看小说就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