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 歼灭战车师团(3)(2 / 2)

加入书签

中央军直属绥远特别支队,是一支类似于中央教导总队的精锐部队,所有官兵全部身穿黑色军服,清一色的汤姆逊冲锋枪,人数不多,事实上就是保护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的一支警卫部队。当时几乎每一个战区,都有一支这样的派遣队。

根据肖柏的提议,既然包头城内防务空虚,那就由他的特种小分队混入城内,伺机打开城门,配合外围部队展开攻击。

而在同时,还要袭击包头机场,避免日军飞机起飞,对进攻部队发起轰炸。

攻击包头机场的计划,是重中之重。

“攻击包头机场,我看不容易。日本人在机场外围密布着特务间谍,我们没有靠近,就被他们发现。而机场内,有大批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我们的进攻部队恐怕还没有靠近,就会遭到他们射杀。”郭景云对攻击机场表示担忧。

自从日本人从肖柏那里学会了高射炮对地面轰击这一招之后,攻击机场的难度就变得很大。因为高射炮的射程其实相当远。绥远军手中,无论是75毫米山炮,还是81毫米迫击炮,射程都比不上高射炮。

日军的75毫米高射炮,射程可达14公里,而88毫米高射炮,射程可达16公里。而绥远军刚刚缴获的日军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如高射炮远。

就算是射程勉强相当,但是绥远军榴弹炮实在太少,也无法对机场内的高射炮形成压制性火力。

其实日军榴弹炮射程从来都不远。在日军之中,同口径的榴弹炮和加农炮,射程反了过来。别的国家军队是榴弹炮射程远,加农炮射程近。日军反之。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诺门坎战役中,日本人被苏军榴弹炮轰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尽管日本人的加农炮射程还是远,但是加农炮是一种低曲线直射炮,炮兵位置容易暴露,容易遭到对手火力反击。在苏军榴弹炮轰击之下,日军损失惨重。

最后肖柏还是采取夜袭加强攻的方式,攻击包头机场。攻击是双管齐下,由中央军直属绥远特别部队来担任袭击机场的任务,其他部队在外围配合。

不过中央军直属绥远特别支队,毕竟只是一支警卫部队,而非真正的特种部队。为了配合这支部队行动,肖柏另外派遣二十名特种兵,由范青带队,配合中央军直属绥远特别支队执行这起攻击任务。

其余的特种兵全部担负起攻击包头城的任务,他们将会化装成牧民,或者化装成伪蒙军,或者化装成日军,寻找机会混入包头城内,从中心开花。

考虑到强攻包头,攻坚武器不足,肖柏让徐龙把赶制出的飞雷炮和土制多管火箭炮全部调到包头附近,准备执行攻击任务。

“各位,只要包头机场遭到攻击,城内日军必然会出城救援机场,这时候,我们的秘密武器就能大显神威!”肖柏对各位将领说。

草原上,大群伪装成牧民的炮兵战士们拉着一辆辆堆满草料的马车,向包头机场一带出发。这些马车,其实就是肖柏部队的土制多管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一次可以齐发十二枚火箭弹。弹体内填充了子母弹,可以增强火箭弹对无防护目标的杀伤力。虽然土制火箭弹精确度十分低,射程六公里误差可达五六百米,但是那对于日本人的散兵线来说,却刚好是一场噩梦。

火箭炮车上,堆满了草料,看起来就像是运草料的马车。

空中日军侦察机飞过,看到这队车队,丝毫没有引起任何怀疑。因为在冬季,牧民们必须准备大量草料。如果平日里存储过冬的草料用完,还必须从相对比较温暖的山西和陕西运草料过来,不然牧民们的牛羊无法渡过冬天,会饿死。

火箭炮队和飞雷炮队伪装出发的同时,身上披着白布的攻击部队也在向包头方向出发。站在冰雪覆盖的草原上远远望去,很难发现有一支队伍正在挺进。

攻击包头机场的时间定于1月30日夜晚,首先由特种部队混到机场门口,清理机场门口的日军警卫,随后中央军直属绥远特别支队杀入机场内。

1月30日深夜,范青带着二十名身穿日军军服特种兵战士,悄悄靠近机场。他们身后,跟着一百多名身穿伪军军装的中央军特别支队。

中央军特别支队武器装备精良,除了冲锋枪外,他们还配备了轻重机枪和狙击步枪。这样的支队同特种兵配合,无疑是一支强悍的近战尖刀。

机场内,几座塔台上探照灯不断来回转动,日军哨兵警惕的看着外围一切动静。

机场外围,是带电的铁丝网,不要说人,就连一只老鼠都无法闯入机场。铁丝网前方的空旷地中,还密密麻麻布置着地雷。草丛中还有暗堡沟壑。想要混入戒备森严的机场,唯有从大门进入。从其他位置都根本无法进入。

范青他们要靠近机场,必须身穿日军军装。否则连门口都无法接近。至于到了门口,有人询问口令,那时候攻击已经发起。

机场外围的日军巡逻队来回走动,突然有人发现有不速之客向他们靠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