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 外蒙归来(6)(2 / 2)

加入书签

此时那些苏军士兵都趴在已经被炸成一片浮土的阵地上,等到他们看到天边出现无数流星火雨一样的火箭炮炮弹的时候,已经晚了。

“喀秋莎!是喀秋莎!”苏联人大惊失色。

所有的苏军士兵,纷纷向坑道拥挤了过去,有的人甚至连枪都没拿走,就跟着其他人涌向坑道口。可是因为人太多,坑道口又窄,除了那些动作快的家伙已经进入坑道外,大部分的人都被堵在坑道口,进退不得。

“完了!”有人转过头,看着天边压过来的火箭炮炮弹。

话声未落,就只听到一阵“嗖嗖嗖”的呼啸声,铺天盖地的火箭炮炮弹劈头盖脸,落在苏军阵地上,顿时火箭弹落地之处,腾起了一团团巨大的烈焰。强大的气浪,带着还在燃烧的燃料,在苏军阵地上四处溅射,把整片阵地都点燃成一片火海。那些拥挤在坑道口的苏联人,转眼之间就被大火吞噬,被撕成飞散的血肉碎块。

到处都翻滚着浓烟烈火,钢铁碎片和灼热的烈焰,无情的吞噬了苏联人。

24辆火箭炮车,一次性即可泼洒出384枚132毫米火箭炮炮弹,而这种火箭炮炮弹的威力,远远大于150毫米级别的身管火炮炮弹,一发火箭弹,至少相当于一发203毫米重炮炮弹,甚至还要更厉害!

事实上,单发203毫米榴弹炮炮弹,如果落在毫无遮挡的空地上,弹片溅射的面积,等于是覆盖半个足球场的范围。而132毫米火箭炮炮弹,除了弹片溅射之外,还有未烧尽的燃料也被抛射出去,还要形成二次伤害。单发火箭弹的覆盖范围,也差不多是半个足球场,那么384枚火箭弹,扣除了重复落点的因素,覆盖范围相当于一座小县城!

毫无遮挡的软目标,在喀秋莎火箭炮的覆盖下,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火箭炮炮弹因为是齐射,根本没有给人留下躲避炮弹的时间。

这一轮火箭炮炮弹覆盖下去,山头的4000多苏军,一下就被炸死炸伤了大半。等到爆炸的硝烟散去之后,只剩下1000多苏联人还能站得住脚跟的。

不过因为火箭弹减少了人数,使得剩下的苏联人能够进入坑道。

阵地上,到处是残缺不全的碎尸块、枪支零件、肢体碎片,还有一些还在燃烧的肉体和已经被烧成木炭的焦尸。

“冲啊!”趴在地上的步兵战士们发起了冲锋。

经过空袭,又经过重炮轰击和火箭炮覆盖之后残存下来的苏联人,都是一些经验最丰富的老兵油子。在中国士兵发起冲锋的时候,这些苏联人纷纷从坑道里冒出来,再次爬上阵地,用轻重机枪和冲锋枪,居高临下射击。

苏军人数虽少,但这些老兵的枪法十分精准,每一串子弹射出,总是有一名中国士兵身上喷起血雾。

尽管中国人手里的自动步枪威力胜过苏联人的冲锋枪,可是因为地形不利,进攻的中国士兵没有隐蔽物,苏联人有隐蔽,又是居高临下,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小的伤亡。冲锋的士兵,被苏军一片片掀翻在血泊中。

担任掩护攻击任务的直射火力,向山头苏军泼洒去大量炮弹。但是因为是在山地战中,直射火炮的命中率不高,再加上这些苏军老兵,很懂得利用地形掩护自己。当炮弹落下的时候,他们跳进弹坑内。等炮弹爆炸之后,他们又从弹坑内跳出,在阵地上打几枪,然后又跳进一口弹坑内躲避炮弹。

“迫击炮!轰击!”张灵甫瞪着血红的眼睛大吼道。

师直属的160毫米迫击炮、团直属的81毫米迫击炮和营属的60毫米迫击炮,向山头的苏军倾泻了一阵弹雨。

只是那些身经百战的苏军老兵确实很强悍,迫击炮的轰击,被他们巧妙的利用地形躲避了过去。接着,苏联人又操起各种武器,向山下猛烈射击。在中国士兵靠近的时候,苏联人投下一排排手榴弹。当有中国士兵眼看着就要爬上苏军阵地的时候,还有苏军伤兵扑出来,拉响身上的手榴弹。

火焰喷射器手也无法靠近,苏军狙击手枪法十分准确,一旦发现背着燃料罐的士兵靠近,苏军狙击手就立即开枪射击。

“狗日的!这些老毛子,比鬼子还难打!”张灵甫气愤的摔掉帽子。

有如此强大的火力,在兵力上占了绝对优势,却连一座小小的山头都无法拿下,这让出国第一战的张灵甫觉得丢脸。

张灵甫突然站起来吼道:“选出一个营的敢死队,我亲自带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