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 肢解(1)(2 / 2)
愤怒的苏军士兵围上来,恨不得把这些人撕成碎片,却被中国士兵拦住。
负责接管苏军任务的张灵甫在一群士兵簇拥下,走到罗科索夫斯基面前,友好的伸出手:“尊敬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我是奉命来接您去中国的!”
翻译告诉了罗科索夫斯基。
“我已经失败了,你们胜利了,你们要怎么处置我,随你们便!我只要求一点,让我手下那些同志能够活下去。”罗科索夫斯基说道。
张灵甫笑了:“放心吧,我们是请你们去中国的,尤其是您,我们邀请您去当我们的教官!中国需要你们!今后,我们需要并肩作战,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说不定在将来,我还是您的下属呢!”
“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听了翻译的话,罗科索夫斯基愣了下。
“对!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日本和美国!”
“那好吧!我愿意为你们效劳!”罗科索夫斯基放下心来。
苏军全部被接管之后,王耀武让人向德军发电,宣称苏军已经全部投降,让德军停火,停止对苏军的攻击。
古德里安接到了电报之后,立即下令装甲部队停止推进。
这一战,中德联军大获全胜,而最大的赢家是肖柏,因为他不仅不费吹灰之力瓦解了苏联人,而且白白获得了大批投诚的苏军、战俘和两名优秀的元帅,还有一大批苏军将领,以及没有大批完好无损的武器弹药。
王耀武给张灵甫下令,让他把苏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投诚的苏联人,那些服从罗科索夫斯基命令,向中国军队投诚的苏军,不被视为俘虏,而是直接被分散进行改编,编入中国军队各个部队中,用来补充自己的力量,为即将展开的对赤塔一带以及远东地区的日军攻击做好准备;而另外一部分苏联人,则是那些政委、死硬分子、特工和内务部士兵,那些人全部按照战场俘虏来对待。
这时候,美军即将在海参崴等地发动登陆战,肖柏需要大量兵力来对付美军。但是因为中美之间关系尚未破裂,这时候的局势,就和真实历史上二战末期德国投降前夕很相似,双方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在表面上还是盟友,但是在暗中,双方却用特工、侦察兵和一些渗透人员,向对手暗中下手。
考虑到中美关系尚未破裂,肖柏要阻挡美军,只能依靠苏联人和朝鲜人,而中国军队自己不宜出手。
远东地区的战事,将会变成:中国军队对日本作战,苏联人、朝鲜人和越南人,对美国人作战。
因此,大批苏军的投诚,令肖柏喜出望外,他一下就增加了一百多万生力军!而且投诚的苏军,战斗力远在朝鲜人民军和越南人民军之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白皮肤高个子,就能让他们以“俄罗斯军队”的名义来对付美军,这比用朝鲜人民军和越南人民军打着“俄罗斯军队”的旗号去打美军要管用得多。
目前投诚苏军被改编到中国军队中,等他们被运到了东北之后,又会分出来,将会被用来独立对付美国。
相信这些苏联人,被用来对付美国人的时候,他们一点都不会含糊!
投诚的苏军,和被俘的死硬分子,分别被送上火车。两种苏联人之间的待遇明显不同:投诚的苏联人,自己带着武器,在没有中国士兵押送的情况下,乘坐火车前往东北。为了避免士兵哗变,最多只是在苏军中安排了一批中国军官;而那些被俘的死硬分子,则是在荷枪实弹的中国士兵押送下,被关进闷罐车,送往中国。
对于这些死硬分子的处理,也和之前俘虏到的普通苏军官兵不一样,首先,肖柏必须对他们进行长时间的教育,并安排他们参加劳动,通过劳动和思想教育来改造;同时,对这些死硬分子,伙食方面也要克扣一下,不能让他们吃得太好,不能让他们生活过得太好!这些人,冬天住在没有暖气和炉子的房子中,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拥挤在一间房间中,吃的东西是米糠、玉米糊和菜叶,偶尔供给掺杂了木屑、杂草纤维的“面包”,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提供土豆。至于鱼肉,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科涅夫,作为一名苏军政委,也被中国人同那些死硬分子关押在一起,住在寒冷潮湿的破木板屋中,等待被押上闷罐车送往东北进行改造。
就在科涅夫即将被押上火车之前,肖柏一封电报发到王耀武部:“把科涅夫给找出来,我们必须把他和一般的苏军政委区别开对待!给他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一样的待遇!准备一节专列车厢,把他请到哈尔滨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