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战端又开!(2 / 2)
吴候孙权归营之后,便立刻赶来见凌统,既惊且喜。凌统深痛亲近者无一人能返,悲不自胜。孙权引袖袂拭其泪,说道:公绩,死者已矣,只要你尚在,又何患无人呢?凌统见此大哭不已,吴候孙权下令乃重赏凌统、谷利,收军回濡须,整顿船只,商议水陆并进;一面差人回江南,催促芦城驻扎的大都督周瑜和大将军孙策两人率军赶来助战。
却说张合闻吴候孙权在濡须将欲兴兵进取,恐合淝兵少难以抵敌,急令薛悌星夜往国都许昌,报知曹操,求请救兵。
建安十七年(公元二百一十二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见此便出言阻止说道:“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但此时此刻的曹操并没有有任何的表现出来的自己的恼怒!同时董昭知道曹操想要进爵国公之位便私下里与曹操的文武大臣们共同修表:说曹公辅弼朝廷,功勋昭著。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又兼立言。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大功。宜受九锡,进爵国公,方显殊勋。邀请荀彧联名上表。荀彧见此说道:“君等从前曾经提议恢复古制,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曹公就曾经劝阻说:‘能够建立五等的是圣人呀!又不是人臣所能制定的。我哪能承受得起呢?’曹公兴义兵是为了匡朝辅国,本着秉忠之诚,退守避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便拒绝署名。曹操在闻听荀彧之言,心中火气更甚。可以说此时此刻的曹操对荀彧十分的失望!但是荀彧毕竟跟随曹操最久的老人了!连曹操都说荀彧是自己的良师益友,甚至说他荀彧是吾之子房!所以此时此刻的曹操并没有处置荀彧,但是曹操的心里却已经对荀彧产生了厌恶的心理!可怜的荀彧既然对大汉王朝如此忠心耿耿,偏偏为何要辅佐曹操呢?何不辅佐汉兴王刘皇叔呢?到时候大汉复兴,他荀彧也自然是功劳榜上功劳最大的几个功臣之一!
而就在此时此刻丞相大将军曹操便召集手下的文武百官准备商议攻取直隶等地在与汉兴王刘皇叔决一死战!不久曹操手下的文武百官齐聚帐下!曹操见此便对众文武百官商议说道:“今此时可收直隶等地与护国公大将军李宇开战可否?”荀彧见此对曹操进言说道:“不知丞相大将军对与护国公大将军李宇交战,心中有多少胜负!“
曹操听此沉默半响说道:“五五之算,李宇乃是当世人杰!吾不敢说必胜也!五五之算也!”
荀彧听此便对丞相大将军曹操进言说道:“今直隶等地稍定,并且已有提备,护国公大将军李宇镇守洛阳,威慑国都许昌!并且护国公大将军李宇乃是当世之人杰,自出世之日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若是我军攻取直隶,则就算是仰仗丞相大将军曹公之天威可胜,也不可速胜!若是败则国都许昌不稳也!并且若是大战开始,臣荀彧以为必然会旷日持久,如今江东吴候孙权尽其江东精锐之军,以周瑜为大都督、孙策为大将军、吕蒙为副大都督起兵五十万直取合肥!虽然徐州大都督张合今有一胜,但江东吴候孙权取合肥之心不死,对徐州锤炼三尺虎视眈眈!臣荀彧以为此时此刻丞相大将军曹公断然不可与护国公大将军李宇交战也。不如撤兵去救合淝之急,然后就下江南。若是时机成熟,则可夺取江东六郡九九八十一州,若是如此则江东平定!我军便可集中精力与刘备军交战!那个时候,丞相大将军曹公方可与护国公大将军李宇一决雌雄!再无掣肘之人!甚至可两路并进,一路取直隶,一路取荆州!南北呼应则大势可成也!”
曹操闻听荀彧之言,觉得甚是有理!便命令大都督夏侯惇从汝南一线,赶奔国都许昌镇守许昌,留大将于禁率军镇守陈留、派大将文聘镇守濮阳。其余军兵拔寨都起,并且以荀彧为军师杀奔濡须坞来。
正是:铁骑甫能平陇右,旌旄又复指江南。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