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提媒(1 / 2)

加入书签

谁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秀芝一夜未睡下地割豆的事马上在村中被传为佳话,大家都夸秀芝能干,以后能文能武,是过日子的好把式……此事自然也传到了媒婆老朱婶子的耳朵里。

下地干活在路上相遇的那片刻功夫,她已经忍不住在鼓动秀芝娘帮秀芝找婆家了。

“趁着孩子还在上学,正是黄花岁数,媒茬子多,赶紧给她找个好婆家,现在嫁不嫁没关系,亲事订好了放两年,倒也省心了。免得将来上好了学,岁数也大了,合适的好人家也老早被人挑光了。再说了,家里不是正缺男劳力吗,订了亲,那几亩地不是也有了着落了?”老朱婶子口才好,听上去考虑的也周全,难免会让人动心。

秀芝娘说:“孩子还小,正上学呢,也不知道她自己是个啥想法,等俺再长两年看吧。早晚这事还不得劳烦你啊!”心里却嘀咕:早定亲这样放几年,逢年过节,你不是就好多收几年的礼物啦?

原来当地风俗,双方定亲后男方过节往女方家送礼时,也不能少了媒人的一份,否则,媒婆就有可能自说自扒,多说双方的坏话,将这对鸳鸯拆散了再帮女方另找人家。

“还等啥?现在正是时候,刚好前面大王庄有户好人家,兄弟三个,人财两旺,挑个日子见个面,以后要干啥活还不是随时听你使唤?”老朱婶子好像铁了心要趟这个水,喋喋不休。

“今个忙,先不提这个,我回家要先和秀芝爹商量一下。回头空了再说吧。”秀芝娘边说边加快了步子,逃也似的走开了。她边走边反复掂量:这事要不要跟秀芝说呢?

中午,秀芝在院里洗头洗衣服,为下午返校作准备。隐隐约约听到娘一边做饭一边和在烧锅的爹说着老朱婶子跟自己提媒的事。想到豆子虽然收到了家里,接下来还要犁地播种的,爹娘又要求人了,她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的的确确需要一个男人!

心里意识到了是一回事,说出口的却是另外一回事。秀芝朝屋里喊道:“娘,你们不要商量了,我不相亲,就上学,考上大学了肯定找个好人家,让您俩有面子。”

“没说要你找,听你老朱婶子这么一提,就跟您爹说说。”秀芝娘冲着锅屋门外对秀芝解释道。

本来一直认为自己离长大还很遥远的秀芝,突然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论年龄,自己上学晚,算算已经实足十七岁了;论个头,早已高过了娘;论身体,该突起的地方早已经鼓胀鼓胀的。婷婷玉立,的确是大姑娘啦!

“日子过得真快啊!”她不由得叹息道。

庄稼收到家了,一家人算是正式烧了一顿饭。虽然没有肉,一盘用猪油炒的手剥包菜,一碗鸡蛋蒜沫,秀芝已经很满足了。遗憾的是由于麦子淋过雨,做成的卷子多少还有点霉味。可是没办法,这样的卷子,他们至少要吃到新麦下来,这还要靠老天有眼,来年是个好收成!

午饭过后,王可丰居然骑了车子过来了!

“以后来来回回地坐车麻烦,还要花钱,不如骑车方便,周末想来就来,反正平时不骑时可以放在宿舍里。”他说。

“爹,那我能不能也骑车去?路上和王可丰一起,应该没事的。”秀芝和爹商量道。

“那是公路。”秀芝爹吐了几个字,开始吧嗒吧嗒抽烟,好像在做全面的考虑。

“这样好了。我骑车带你。”王可丰看秀芝爹不发话,对秀芝说道:“反正没带什么东西,这次我俩先骑一辆试试,路上轮换着,练熟了下次你再自己骑。

秀芝刚说声“好啊”,却听见爹在边上声音很响地“吭吭”咳嗽了一声。

秀芝看着爹,秀芝娘也看着老头子,琢磨着他应该是担心两人都是大孩子了,一男一女骑着一辆车,别人看了说闲话。

秀芝娘刚想张嘴,秀芝爹却先开了口,说:“这回就先这样骑吧,推着出了村再骑,莫让人家说三道四。”显然,在他心里,秀芝的安全还是比自己的脸面更重要。

因为秀芝家本来就是住在村头的,等于一出家门就到了村外。所以两人飞速骑车的身影很快就出现在了乡村的小路上。

由于正是忙季,艳阳高照,地里到处是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很多人都光着脊背忙着。所以,两人的着装和两人骑车的景象在田野里非常醒目,也很美!

上了公路,果然和平时在乡下骑车的感觉不同。每次有汽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时,王可丰的车头都要打颤,秀芝坐在后面也会发抖。起初她的一只手是抓在王可丰屁股下面的车座架上的,可是慢慢地,也不知是哪一会儿,就很自然地搭在了他的腰上。两人居然都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