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大唐天子(六)(2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道:“突厥大军南下在即,外面带兵的武将,一动不如一静,这些我都虑及了的,我所拟就的这份名单上一个外任武官都没有,便是此故,连文官也不能动,这却是为了什么?”

房玄龄叹了一口气:“臣这些日一直在留意尚书省的抄报,今年南方北方的大旱已成定局。此刻更换地方州郡官员,新人经验不足,又对辖地所知甚少,民生经济正在凋零之时,实在没有时间等他们慢慢摸索熟悉;故吏虽然守旧,毕竟是熟手,大灾之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臣担心的是,一地外官施政不当,遭殃的只是一地百姓,若是朝廷用人失当,遭殃的便是天下黎民了。换上去的新人若是不中用,不仅救民赈灾的事情办不好,就是明年的春耕恐怕都要耽搁了,一年的灾只怕就要变成两年,太子初秉大政,不宜有大的失政,臣以为,即使换马,也要等到明年秋后秋粮下来以后再说,且应一道一道的换,两个月换一道,走一步看看,谨慎些好!”

李世民初时神情淡漠,到后来愈听愈是认真,一边听一边用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子,谓然叹道:“看来把你放在中书省是错用了。这些话,萧瑀和封德彝日日都来东宫,却是从来也未听他们说过。大灾的事情我倒听他们说过,征询他们对地方用人的意见,他们就见不及此。裴寂虽然老朽糊涂,在这方面到底比他们略强一些。看来尚书省确实还要有一个实心任事心明眼亮的人来坐镇!”

房玄龄谦逊道:“殿下言重了,臣职在吏部,吏情关乎民情,想得多一些原是应该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吏情关乎民情,说得好。这件事情就依你的主意办,这张名单暂且压下,先把眼前这场大灾应付过去再说。”

房玄龄又躬了一躬,略带笑容道:“殿下英明,臣告退!”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地方上的事情,玄龄还要多加留心才是。”

房玄龄应了一声是,缓缓退了出去。

李世民这才转向一旁的李道宗,笑着道:“事情太多,冷落你了,如何,这一路走的可还舒心?”

李道宗咧嘴一笑道:“殿下刚刚入主东宫便送了我一件大礼,自然舒心得紧。不过说起来这些虚名我平素不在乎的,你知道,我还是愿意回去带兵。”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道:“我知道,父皇削夺你的兵权,你代我受了委屈。放心吧,此刻京里既然是我主事,定要还你个公道。此番我原本欲将你的封邑与孝恭对调,却又怕在外统兵的李靖心里不安,便折衷处理了。兵总归有你带的,不过现下我有别的事情差派你。”

李道宗苦笑道:“除了带兵,我什么也不会的,在朝里做官,非闹出笑话不可!”

李世民哈哈大笑:“莫怕,此番回京,我的意思是由你出任鸿胪寺卿,兼领左金吾卫大将军,接掌刘弘基手上的京兆兵权。”

李道宗一愣:“鸿胪寺卿?”

李世民点了点头。

李道宗苦着脸道:“我于礼仪上的事情一窍不通,殿下这岂不是逼着驴子下水么?淮安王老成持重又熟知礼数,一张嘴能把死人说活,殿下何不用他?”

李世民忍着笑道:“不必担心,礼仪上的事情,自有少卿安排妥贴。你守边多年,突厥都奈何你不得,把那些外番打得怕了,这些化外之人素来不习王化悖逆倨傲,由你出任鸿胪寺卿,只怕还能震慑他们一下。淮安王叔虽说能言善辩,但人太和气,又没在战场上与这些异族照过面,压不住这些人。说起来坐这个位子的最合适人选是温彦博,奈何此刻人在定襄做苏武,没法子,只能由你来支应一阵了,放心,待京师的局面稳定下来,我还让你回北边去带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