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唐天子(十九)(2 / 2)
李世民缓了口气,道:“此事便议到此处,目下还有一件事情,朕思之良久,未得定见,诸卿不妨各抒己见。”
他顿了顿,道:“朕入主东宫已两个月,登基也有些日子了。原先朕为藩王,兼领尚书令职衔,如今即位为君,总不成自己给自己当宰相。说起来,这个位子谁来担当,却是个不小的事情。”
他话音方落,中书令房玄龄率先应道:“尚书令为朝廷首辅,其人总领百官措理朝政,权柄至重,恐非人臣所能轻议。”
贞观皇帝笑了笑,道:“没那么多忌讳,卿等畅所欲言便是,总要有一个孚众望的来坐这个位子才好!”
众臣相互看了看,却没有一个人说话。
这尚书令的职位,说起来虽只一个人的事情,然则实际上却远非表面上如此简单。此刻三省官员之中地位最尊崇者便是尚书坐仆射萧瑀,出身显贵秉朝多年,素得武德贞观两代皇帝器重,贞观皇帝一登基便赐其条幅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此刻环顾宇内,资历足以出任尚书令的也不过他和裴寂二人而已,裴寂已然加封司空退出政府,萧瑀便成了唯一人选,便是萧瑀自己,也自认此位菲己莫属。只是萧瑀若出任尚书令,水涨船高,封伦势必升任左仆射,空出来一个右仆射的位子自然也要人来填补。不过皇帝此刻当殿议起此事,按照惯例似乎不准备在在场诸人之中选拔,这一层却又让众臣着实拿不定主意。
沉寂半晌,接替崔善大理寺卿职务的戴胄突然出言道:“陛下,臣有一言,请陛下雅察。”
李世民摆了摆手:“但讲不妨。”
戴胄道:“自武德元年以来,尚书令一职便由陛下任之,陛下由尚书令而储君、而皇帝,此职现已非人臣可任。臣建议,以太子兼领尚书令为佳。”
李世民晒笑道:“承乾一个八岁的娃儿,怎能当此大任?”
封伦发言道:“陛下,臣倒是赞同戴公所言,尚书令为百官之首,权力太大,又是陛下龙潜时担任过的职务,易启人臣觊觎大位之心。前朝杨素曾任此职,其子终反,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苦笑道:“那总不成便真个让一个八岁的娃娃坐这政事堂的首席?未免太儿戏了吧!”
魏徵干脆地应道:“太子任尚书令,却不能出席政事堂会议,有违国家制度,如此措置不宜。”
韦挺突然发言道:“陛下,此职既然陛下担过,臣属便应避讳。太子虽为储君,也不应例外;臣以为视丞相、大将军古例,虚置其衔可也。如此尚书令为殊职,例不轻授,尚书省以左仆射为长即可……”
“尚书令为殊职,例不轻授,尚书省以左仆射为长……”贞观皇帝默默重复着韦挺的话。忽然扭过头问萧瑀道:“萧卿以为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