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有你在的地方,才不无聊(2 / 2)
剧组还没那么顺利马上就能拍呢,总之这次多亏了您了。
明天晚上7点钟,清悦轩私人包厢,别忘了啊。“
于少卿尝了口鸡汤的味道,不错,就给吉雅也尝了一口。
”唔,好喝!“
吉雅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不但把勺子里的鸡汤全给喝完了,而且还意犹未尽,伸出舌头舔了舔唇瓣。
于少卿因此分了神。
”哥?我没听错吧。电话里的是女人的声音吗?哥,你现在跟谁在一起呢?哥,你交新女朋友了?“
晏回本来都要挂电话了,没想到竟然在电话那头听见女人的声音!
晏回是大感意外。
要知道除了他那个大表嫂,这么多年,他就没见过哪个女的顺利攻下过他哥的!
”哥?喂喂,喂喂喂!哥!heo,还在吗?哥!“
”不是女朋友。你见过。明天晚上七点,盛庭16层大包厢是么?我知道了,明天我会过去。挂了。“
”我认识的人,还是见过的,谁啊?乔楠?应该不是乔楠吧?乔楠不是出国了么?没听说她回来了啊。喂!哥,哥!哥!你把话说清楚啊,先别挂啊。哥,哥……“
电话已经被挂断了。
晏回盯着暗下去的手机,苦苦思索。
他认识的人,又是见过的,到底是谁啊啊啊!
于少卿煲的羊肉汤实在是太好喝了,让吉雅想起了她在朵儿朵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羊肉喝马奶酒的场景。
吉雅没忍住,打开锅,又用锅勺兜了点,同时斜睨着于少卿,佯装不经意地问道,”于先生明天晚上要出去么?“
楼琼宇要到中旬才能回国。
于少卿怕吉雅一个人在家里无聊,公司的事情继续交给职业经理人跟卫展处理,自己只有需要必须出席的场合下才出席一下。
哪怕吉雅对这座城市天然有好感,但她毕竟没有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这么多天,两人的三餐都是一起去逛超市,买回来在家里自己烧的。
吉雅不知道,明天晚上于先生要是出去应酬了,自己一个人会不会习惯。
其实,两人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
这段时间于少卿一直都在家里陪着吉雅,也没出去工作,更没见他去见什么人。
因为在朵儿朵,于少卿除了偶尔出去走走,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待在毡房里。
以至于吉雅都忘了,罗市是于少卿的家,他的家人跟朋友都在这座城市。
不仅是明天晚上,或许以后的某个晚上,还是会有类似的电话,会打过来叫他出去,他会有他自己的社交圈跟生活,不可能会一直陪着她。
一想到这里,吉雅难免会有些失落。
毕竟,在这偌大的城市,她认识的人,也只有于先生一个人而已。
吉雅用喝汤的动作来掩饰自己脸上的失落,于少卿又怎么会看不出出来。
他揽住了她的腰身,手臂微收,将人往怀里一带,用鼻尖蹭了蹭她的鼻尖,”嗯。是有个饭局,你想一起去么?“
”我也一起去?这不太好吧?你的朋友们我一个也不认识啊。“
”是跟几个投资人还有剧剧的主创人员吃个饭。那些人当中,我也就是今天打电话给我的人比较熟,其他都不过是泛泛之交。有些也未必见过面。“
”投资人?剧组的主创人员?于先生你也是演员么?“
吉雅大大吃了一惊。
草原上信号不是很好,尤其是大风雪的天气,基本上网络装了跟没装没什么区别。
所以吉雅上网的时间也就比较少,明星也没认识几个。
”少北是。我不是。我只是偶尔会投资几部电影而已。“
”听上去好高大上的样子。“
吉雅有点蒙。
来人回到罗市也好几天了,吉雅从来没见于少卿上班。
她也就理所当然地以为对方是处于失业中又或者是重新找工作的阶段。
不曾想,人家竟然是电影投资人!
吉雅没接触过娱乐圈,但想必也知道,有能力投资一部电影对方财力肯定不俗。
无业游民摇身一变,成了电影投资人,吉雅有点方。
”嗯……只是一个投资手段而已,这几年电影行业前景不错。“
吉雅:”……“
瞬间觉得跟心上人存在着银河系那么宽广的距离怎么办?
”明天一起去,好么?我想你陪我一起去。“
”为什么?“
吉雅奇怪地问道。
一般男人应酬,不喜欢带女朋友一起的吧?
听说会比较放不开。
于少卿想了想,认真地道,”有你在的地方,不会无聊。“
”噗……“
吉雅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难不成对于先生而言,明天晚上的应酬就那么无聊么?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心里头又有点丝丝的甜蜜。
吉雅双手圈住于少卿的脖颈,齿尖在他的喉结处咬了咬,声音带着欢快地道,”好。我去。“
喜欢咬他喉结的这个动作,吉雅跟宝贝如出一辙。
于少卿眸光转深,低头吻住了近在咫尺的唇。
气温在厨房这个方寸之地,一点点地升高。
盛庭酒店。
乐薇儿时不时地拿出包里的化妆镜,抿了抿唇上的唇彩,仔仔细细地检查自己的妆容,同时不忘转头询问经纪人秦宜的意见,”宜姐,你看我今天晚上可以吗?
我的妆没花吧?
还有我这身衣服,会不会太休闲了,不太隆重,显得对这次的饭局不重视?“
行了。我的大美人。这都是你今天晚上第几次问了?
今晚你的妆容很完美。
这身卫衣跟牛仔裤的搭配也很好,本来也就是普通饭局,又不是庆功宴,没必要太隆重,太隆重反而显得我们太过刻意。
好了。16层马上就到了。
房间我已经开好了,媒体那边我也都联系好了。
你呢?准备好了么?”
乐薇儿把化妆镜合上,眼底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芒光,“当然!”
她之前约了于总那么多次,对方都没能答应,这次终于等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岂会容许它失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