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零五章 盐(1 / 2)
早在四月底的时候,蒸发池里的海水就已经有差不多的浓稠度了,用水车和通过管道升降的办法把海水再引到结晶池,然后派人不停的用工具在结晶池里搅动,接下来就是等着日晒和风吹来送给人们自然的馈赠了。
对很多人的惴惴不安而言,张守仁可是笃定的很。
其实这种晒盐法在井盐区也是有,只是规模没这么大,也没有这么细致和那么多的门道,但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
不知道为什么,在海边居然一点都没有推广开来,也根本没有人有这方面的技术和意识。
这可能是当时的信息传递实在太困难,而且和小农经济的狭隘思想有关。
就算是再普通的技术,在老百姓眼里也是通天般的重要,所谓传媳不传女,哪怕是亲生女儿,为了害怕女儿嫁人把技术也带走,所以亲生女儿也不教导。
这样封闭式和愚昧的思维是保全了一些技术的独占性,不过也是使得很多优秀的技术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比如南京的一种锦积,灿然若云霞,轻飘若纱,是手艺制品的典范和巅峰,但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没有找到这种物品的技术制造流程,也没有办法仿制出和原品一样品质的仿品,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唐时的陌刀技术被倭人学了去,结果因战乱等原因,陌刀在中国失了传,反而在日本发扬光大。
倭刀的锋锐和形制,其实是和唐刀一脉相承,只是唐宋之交的时候,中国人把这个技术丢掉了而已。
象晒盐这种技术,在一段时间内张守仁会保有技术,不过在时机成熟时他就会广为推开,最少在他活在这个时代的时候,他会用这个技术造福大众,使得吃盐不再是难事,盐也只是最普通的流通商品,而不是一种政府管制的奢侈品。
这个心思,暂时他只是藏在心中,秘不能宣。
这当然是有利于张守仁将来控制全所,众人都是清楚,副千户大人成为千户大人接手全堡只是时间问题。
不要说周炳林愿意,就算是周炳林不愿,这个千户所还有谁能压过张守仁去?
最要紧的还是年龄,那些百户,最年轻的也四十左右了,张守仁刚二十来岁,连婚事还没有办,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大的势力,周炳林算聪明的,知道张守仁掌握大权是大势所趋,所以格外客气,根本没有拦路的意思……拦也是拦不住的,无非是多一点麻烦。
“辛苦你了,钟工正。”
对钟显,张守仁有时候会爆发的暴脾气是一回也没有发作过。
好歹人家是知识份子,又是一个品行很不错的知识份子,虽然是有点死心眼,只能做技术性的工作,不能当幕僚或狗头军师什么的……那种学帝王术的儒生张守仁也不需要,死读书的书呆子更不需要,所以感觉还是钟显这样的技术型的人才比较合适一些。
“大人不必客气,”当着张守仁,钟显的牛脾气也收敛了不少,此时他的脸上也满是笑意,看着张守仁,他道:“适才下吏去盐池巡视,发觉结晶池里已经开始结盐,所以叫人通知大人立刻赶来……此刻恐怕越发结的厉害了。”
“呵呵,咱们去看看去!”张守仁也是打心底开心,眼前的盐池费工费银不少,他也是投入了很多心血,关键是,未来的大计可是指望它了。
造玻璃搞练钢炉什么的穿越者大计他弄不来,在这种事上搞技术突破他根本不行。他是一个军人,不是工程师。
不过搞搞盐池晒盐,这种小事还是可以信手拈来的。
当下便是带着钟显和孙良栋等人往着盐田而去,尽管张守仁紧赶慢赶,但明显还是来的迟了。<>
二十几个盐池工人已经趴在结晶池里,走的稍近些,就能听到这些盐池工人在池子里嚎啕大哭着。
“怎么了,怎么了?”
孙良栋大急,喝道:“出什么错了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