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贸易发达的真相(1 / 2)

加入书签

“大人,在下确实是江湖客,不过,并不是卖巧嘴的混混,大人若以此类人视郑某,不妨斩了我就算了。”

听着张守仁的话,郑十一虽未仰首大笑作豪迈状,不过倒也真的不惧。

面对这样的敌人,张守仁也是颔首点头,以示赞许了。

无论如何,这姓郑的是一个胆气甚豪的真汉子,不是那种乞命求活的小人之流。

这样的人,不愧是一个海上大豪出来的,倒是可以真的谈一下。

当下张守仁便是点头颔首,令道:“有什么话,你可以说了。不过,要简洁,所城那边还在等我回去,足下能不能活命,就在这几句话之间。”

“是,大人。”

郑十一仍是镇定从容的样子,不过眼角眉梢还是透出欢喜之色来。

先应了一声,又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这才接着道:“大人,家兄在南海一带生意做的颇大,不知道大人可知闻否?”

“自然知道。”

郑芝龙的生意不是做的颇大,是做的十分巨大。

郑氏水师最盛时有过千条船,水师人数超过十万人,亦官亦盗亦兵亦商,反正怎么来钱怎么弄。

万历年间,朝廷在南方有经制水师,皇帝也喜欢收税,所以海关收入十分可观。到了崇祯手中,水师崩坏,海税也在东林党的抵制下不收了,结果冒出一个郑家来,郑芝龙火拼了其余的海盗后,在海上发放勘合,海船要买他发下来的证明才能通行,否则的话,人货船三失是妥妥的,货拿走,船开走,人沉海,几次下来,所有的船只在通过福建一带海域时都得给郑家交税,最牛逼的时候,连荷兰人等外来的船只也是如此,不交钱给郑家,就无法保护自己的平安。

还得再开财源,除了预备在铁矿上做做文章外,就是打算到海上发展了。

明末时节,绝对是冒险家的乐园。

西方来的已经有占了吕宋的西班牙,还有占了马六甲的葡萄牙,在印度大展拳脚的英国,打酱油的法国,实力犹存的荷兰等等。

这些冒险家从欧洲来到亚洲,用中国的货物套取了南美的金子和物产,然后再转回来到中国用白银和货物来套取黄金。

在明末的对外贸易中,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中国通过贸易获得了海量的白银,有学者统计是三分之一左右的白银涌入了中国。

这确实是不小的成就,但问题实际上更大,很多学者没有看到,或是没有深入研究,只是为了当时的贸易发达而沾沾自喜。但实际上是,中国的货物特产大量出售,导致江南一带不种粮食,大量出产布匹和生丝,粮食面积大量下降,导致高产区反而缺粮,要从外地购粮。

这就加大了粮食供应的危机,北方已经是小冰河时期连年干旱减产绝收,南方也是缩小了粮食种值,这使得粮食供给压力更大,民间需求更多。

然后就是白银涌入,通货膨胀十分严重。崇祯年间,物价较万历前中期最少涨了四成,有的物产,涨了一倍多的都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