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昌字第一庄(1 / 2)
田庄计划是去年布局,而且在崇祯十一年的下半年才开始发力,到目前为止才大半年的时间,在东昌府,这个庄子实在只是第一个而已!
就算如此,这种大格局大胸襟大手笔,也是足以叫人敬服了。
只有在银子继续跟上,物资调配顺利后,东昌府的一系列田庄才会继续开设,大量的无主孤田实在是很方便购买和兼并,安插的也不一定全部是河南流民,山东一带这一次遭遇的灾害不轻,不少人也是流离失所,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田地就算有,没有种子农具,无家可居,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把这些人都招拢过来,东昌府在年内之前,沿着各州县一路南下,成立五十个以上的田庄,当是没有什么困难。
田庄一立,加上张守仁于身后操纵的各地团练,整个东昌的防御和军事力量在手,交通通信在手,粮食储备和人才储备也蒸蒸日上,整个东昌的力量,就算是有很大一部份握在手中了。
至于商业利益,临清州和高唐州等州县会成立商会和商团,与田庄计划相得益鄣。
在朝中上下还有不少人想着拉拢和控制张守仁,他们却是不知,张守仁心胸之中的丘壑有多么宽广!
这个庄子,也是称为昌字第一,和莱州府的一样,以数字一二三四这样排开下去,因为田庄的规模和大小都差不多,直接用数字来掌握,浮山的人知道位置,外人倒不一定懂得,也算是一种保密和方便兼有之的命名法。
待李勇新等人除去铠甲,一身利落的便装穿在身上后,田庄里头也是开宴了。
都是朴实的农家菜饭,这里已经建了鸡棚猪舍,但还没有见到效果,都是小猪小鸡,在庄园西墙外头是三十几亩水面大小的池塘,也是顺着水势和洼地刚刚开挖出来不久,鱼苗是从各处买了刚放下去,离成鱼还早的很。
吃的是糙米和黑米小米一类的粗粮,精粮很少,张守仁现在也是手紧,所以这个有一千多人的庄园他就是给了五千多两的起始费用,粮食是给了粗粮两千多石,俭省一些吃,也是足够半年所需了。正赋之外,杂派无度,什么驿站用的木柴,干草,或是要出力役,搞不好就被发到京师修城墙去,要么就是修皇陵,河南北部的农民和北直隶的农民一样,哪家没摊过修皇陵的苦差?一去几年不得回,吃的是猪食,干的牛马活,侥幸能活着回来的也多是从健壮汉子变的瘦弱不堪。
还有王府的役使,也是一年到头的不停,种种欺压,说不胜说。
河南人可以说是当时全中国最苦的一群,王府多亲藩多,压迫自然深重,苦难也是不胜枚举。
“咱们吃这样的饭菜就很好。”
李勇新的眼睛也是极为酸涩,一年多前,他岂不也是这样的穷苦人?
大口吃着糙米饭食,这样的饭菜在军中当然是极差了,浮山的后勤很好,军中荤食不断,就算是骑队这阵子一直在做战,干粮也是有肉菜的。
但此时大伙儿吃的极为香甜,一则是饭虽是素菜,但好歹是搁了油,不象普通百姓家里炒菜,油是宝贝,锅里有那么薄薄一层就算有这意思,这菜做出来当然不好吃,今天这些田庄中人是把浮山军人们当最重要的贵客,油给的足,菜的味道当然不坏,加上热饭热菜,比在野外宿营吃干粮当然是强的多。
二则便是心中极为感动,种种情绪复杂难言,而最明显的情绪,便是感觉十分骄傲。
正是他们这么一群,在大人的引领下,征南伐北,打下这么一块清平地界来,才是叫这个昌字第一庄有眼下这么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一天。
饭毕之后,李勇新看着屋子正中供奉的张守仁的长生牌位,对着那个姓王的军事教官道:“要加紧训练庄中精壮,按哨编伍,他们也是浮山的后劲,正伍人手不足,随时可能从这里头抽调加入,他们的训练如何,上战场能不能顶得用处,就看你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