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艰苦卓绝的战斗(2 / 2)
这次进剿,匈奴人最大的计划就是逼迫蜀军与他们进行决战,如果蜀军不肯的话,那么匈奴便是退而求其次,烧光抢光一切蜀军生存的资本,最大可能地蚕食掉蜀人的根据地,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下场。
面对匈奴人咄咄逼人的攻势,刘胤也只能是暂时地撤退,放弃掉阳阿等县城要地,向着阳阿以北的,与谷远交界处的山区进行转移。
避敌锋芒,是游击战中列在首位的要求,敌进我退,在敌人强大的时候,一定不可以与之争锋。虽然放弃阳阿让诸军士大为叹息,但刘胤明白,如果一昧地死守阳阿,陷入匈奴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是很难脱身的。
现在蜀军主动地放弃了阳阿,将主力部队撤了出来,随时都可以对敌人进行反扑。
不过,匈奴人实施的三光政策,也确实给刘胤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管是正规作战还是游击作战,逃不开的一个要素就是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行军打仗的一个共识。
而显然,匈奴人是捉住了蜀军的软肋,在根据地内大肆地杀戮和抢掠,将一切能抢走的东西统统抢走,凡是抢不走的,一律予以破坏,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尤其是烧光一切,更是严重地威胁到了蜀军和当地汉人百姓的处境,许多梯田中的粮食,都被匈奴人付之一炬,而且匈奴人仍旧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战火越烧越旺,似有烧遍整个上党的趋势。
对此,刘胤采用了积极地应对措施,在匈奴人还未曾达到的地方,立刻要组织军队和民众抢收粮草,尽可能地将到手的粮草给收回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不管仗到什么程度,粮草是关键之中的关键,进入上党之后,蜀军已经不可能再获得外界的粮草补给,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一片新的天地来。
第二,下令诸营人马,积极地备战和主动地寻找战机,趁敌人疲惫或松懈之时,要果断地出击,大胆地进攻,没条件要创造条件,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一切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这是蜀军东渡以来最为艰苦卓绝的战斗了,蜀军被分割为几个部分,彼此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只能是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作战,此次匈奴人大举围剿,蜀军的根据地不断地被蚕食,如果应对不当的话,很可能有全军覆灭之虞。
刘胤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他决定跳出外线去作战,袭击匈奴人的粮道,滋扰匈奴人的后方,让他们自顾不瑕。
趁着匈奴人的合围之势尚未形成,刘胤亲率虎骑左营的五千人马跳出了包围圈,只留下陈寿等人率领的虎骑右营在内线继续与匈奴人纠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