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东京寒 第四百一四章 【懂个球】(2 / 2)
高进被这一喝,脑子也转过弯来,只能作揖与三人行了子侄之礼。
当下也不多言,简单寒暄后赵乙便也力邀一同前去观蹴,这等好事黄杰也不推脱,便也答应下来。
这甜水巷位于汴河大街的东侧左二厢内,要说也是蛮远的,不过瞧起来赵乙兴致勃勃,一行人便也快步穿过汴河大街,来到了甜水巷二街的一处巨大院落,但见院墙不高,至多是三尺六寸的胸墙,透过这矮墙便也看见院落当中立着一座回字形的角楼,角楼之上彩旗招展,更坐立着许多人,而角楼下层却只是立柱,并无拦板遮挡。
待更走近些,却发现这院落当街门脸一面虽然空旷,可其他三面院墙上居然早就坐满了衣色庞杂的人群,都是齐齐望着角楼中央,静悄悄在等着什么。
待赵乙领着众人走近了,自有那纯道快步上前打点,而后便有小厮领着大伙儿入了正门,再拾级而上登来角楼的二层的一间阁子中。从阁子的阳台往下一瞧,便能瞧见四方的角楼中间便是一块规规整整的筑球场了。
这宋代的蹴鞠和唐代的踢法一样,民间大致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另一种玩法便是“筑球”,放在军中还有一种称之为“击鞠”,也即是马球。
这“白打”不设球门,两个球队分别派出同样数目的球员,在场中轮流表演,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绝对不允许用手),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落地。由裁判分别打分,以技高一筹者胜。
而“筑球”更强调对抗性,球场中间会竖起一个大球门,高约三丈,宽约一丈,以彩带结网,只留出一个尺许见方的网眼,叫作“风流眼”。比赛双方分别派出十二人(或十六人),穿着不同颜色的球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
在比赛中,左军与右军均设“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角色,每个球员按照自己的角色,站立于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任务,每场比赛还设有“都部署校正”,即裁判员。
待众人都入阁子坐定后,便有侍者送来吃食酒水,还有人拿了本花名册上来,说什么今日对局的乃是张如意、郑三儿等等,今日彩头如何如何,便听赵乙挑头押了张如意十贯钱的彩头,王黼还有高奇便也随意押了几人,也都是三五贯钱的彩头,便是林冲居然也是晓事的跟着赵乙押了那张如意,待问彩的管事来问黄杰时,黄杰便也道:“贫道才来东京,尚且摸不着头脑,便先作壁上观好了!”
哪知这时,那高进却是惦着手中皮鞠,凑近来与那问彩的管事道:“本衙内瞧着,今日里汴河队里都是些糟酸的臭脚,你且去与东家说和说和,本衙内亲自下场顶了跷球如何?”
那管事听了,竟然露出一脸媚笑,道:“衙内暂且少待,小的这便去与东家说和,若是今日衙内愿意下场,汴河队的彩头只怕要往下沉上一沉。”
说完便也屁颠屁颠的跑了下去,不一会便也上来报喜说是允了,随后高进便也跟着下去准备,不多久就听楼下筑球场中响起鼓乐,随后两支各十六人的队伍便自出场,那高进也换了一身深蓝短打蹴衫出场。
而然,也就在开球之后不过十数息的功夫,正在传球的高进突然使了一招黑手,将对方球员绊倒,顿时引来满场的嘘声和倒彩,就听对面有人大声喝道:“兀那何处来的野厮,凭地懂个球儿,也敢上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