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文小说:体会时间流逝中那些生命感动(2 / 2)
《金瓶梅》
写尽市井人情,建议中小企业主管一精一读。同《肉蒲团》比较,其色情描写添加得极为生硬,疑为后人伪作。
《牛天赐传》
北京那一辈人,没谁都可以,不能没有老舍。没有老舍,北京今天不会有这么多闲人,房地产也不会这么热。如果老舍生在今天,王朔就泡不着文学女青年了。
《围城》
钱锺书写老海龟的这篇小说至今时髦,只是读者通常没有以前那种旧学和西学的底子,领会他那些一精一致的笑话有些障碍。老天如果有眼,把他和张一爱一玲弄成一对,看谁刻薄过谁。
《十八春》
张一爱一玲是个异数。你可以不一爱一读,但是挑不出任何短处。张一爱一玲巨大的旗袍一陰一影之下,新锐女作家不脱,如何出头?
《边城》
沈从文只念过小学,对汉语的贡献比所有念过中文博士的人加起来还多。
《洗澡》
同样写知识分子生活,同《围城》是夫妻篇。钱锺书比杨绛元元气足,是更好的小说家。杨绛元比钱锺书更懂得收敛和控制,是更好的文体家。
《白金的女体塑像》
天妒英才,二十七岁就早逝了。这一篇的调停布置比郁达夫那篇着名的课桌文学《沉沦》不知道强多少。
《台北人》
出手便知家学和幼功深厚,这样的文笔,如一手漂亮的瘦金体一毛笔字,不知道以后到哪里找。
《绿化树》
如果那一拨人里没出来更多这样的文字,都是“四人帮”的过错。
《鹿鼎记》
韦小宝是比阿q更典型的中国人物。刘邦、刘备、朱元璋在基因上和血缘上一定是韦小宝的近亲。
《大人物》
古龙的自传,那时候好像没有太大的出活压力,写得难得的从容。古龙有一支有魔力的笔,绝对是个大人物。
《受戒》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但是一百年后评价汪曾祺的成就,首推的很可能是剧本《沙家浜》。
《棋王》
再看感觉有些做作,没有他现在的随笔一精一气内敛。文笔太内敛太老道也有问题,仿佛一奶一太稠,挤出的产量严重受限。最令人钦佩的还是阿城的态度,写不出来就不写,珍惜羽毛一爱一惜名声。
《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最早的长篇,他最好的东西,也是他那拨人中最好的长篇。我不相信他这辈子能够超越这一篇所达到的高度。不如学学格非,找个名牌大学去教书,培养下一代文学女青年。
《动物凶猛》
有时候一部几千万字关于“文革”的论着不如几万字的一篇小说更说明问题,《动物凶猛》就是一个例子。写得太急了,有些一浪一费了一个好题材。如果当初沉一沉,就这个题目写个长篇,垫棺材底儿的资本就有了。
《黄金时代》
生命灿烂,人生美好,即使是“四人帮”也不能破坏。好在有小波在,要不大家都认为王朔就全权代表北京一精一神了呢。
《窗外》
“文章憎命达”,要是琼瑶阿姨考上大学,世界将会怎样?还记得林青霞演《窗外》时的样子,双手托腮,仿佛一朵莲花绽开。现在莲花谢了,结了莲子,自己也搞得不男不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