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2 / 2)

加入书签

杨一清说道:“夏言。”

张璁一听夏言的名头,也微微点头。

夏言是一个能臣,机敏能任事,并且有勇气,最重要的反对正德的,他将正德大部分事情都归为弊政,而且亲手裁撤了正德身边三千余人,这些人虽然有横行不法之徒,但也有边军精锐。

夏言也算是可以信任的人。

张璁说道:“我会禀报陛下的,只是夏言准备怎么去?”

杨一清想到,远隔重洋说道:“就让他混在黄锦的随从之中去吧。”

杨一清将这件事情与张璁交代清楚之后,回到府中,遣人将夏言给叫过来了。

寒暄过后,杨一清将这一件事情给夏言托底说道:“现在江南军务糜烂,大约两广哪里还有一些精兵,但是真打不了仗,所以你必须细细观察,看看雍王,还有雍王身边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思,如果真有谋逆之心,自然要防备,甚至先发至人,如果雍王没有此心,那么双方相安无事,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夏言说道:“阁老,此事恐怕不在东雍想不想打仗,而在陛下信不信东雍,东雍信不信陛下?”

杨一清觉得夏言说到点上了,双方没有互信,对彼此都非常忌惮,时间长了或许会慢慢的淡化。但现在却不行。

比如东南军备烂成这个样子,要不要整顿了,大明这边一整顿,那么东雍那边会不会以为你要南下打他啊?

这都是事。

杨一清想了想说道:“或许,公瑾可以传话给那边的人,只要东雍没有野心,我杨某人在一日,大明不会进攻东雍的。”

公瑾是夏言的字。

夏言说道:“我尽力而为。”

不是夏言觉得杨一清无足轻重,而是这样举国生死的大事,谁会信一个人的担保,或者一个怎么能担保起来。

杨一清也觉得如此,长叹道:“只要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杨一清又给夏言安排行程,让他跟着黄锦一行人去东雍,而夏言说道:“我不跟着阉奴过去。”

“哦。”杨一清说道:“公瑾的意思是?”

夏言说道:“跟着正使过去,又能看到什么,只有深入民间才能知道东雍的到底能不能战,有没有北上之心。”

杨一清说道:“只是这一路都在海上,现在东海上乱的很。”

夏言说道:“大丈夫行事岂能避艰险,我听说东海上乱的,也只有浙江南直隶一带,在福建一带就已经被东雍拦住了,而福建走私猖獗,我就从福建出发去东雍看看。”

杨一清说道:“此行要绝对保密,万万不可泄露半分。”

夏言说道:“阁老放心,我知道轻重。”

紫禁城就是一个筛子,还没有两天,嘉靖派宦官出使东雍,并给雍王世子赐嘉名,上玉蝶的事情就传开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幌子,陛下到底想与雍王说些什么?都十分好奇。有人觉得,是陛下与雍王和好,有人觉得并不是,反正议论纷纷。

只是在议论纷纷之中,夏言因病离京回乡之事,就好像是砸到水潭上的小石头一样,掀起一些波澜,瞬息之间,就平息在水潭之中了。

不过,京师的保密如此之差,以至于这边还没有派出使者,黄锦都还没有出宫,正在准备的时候,消息已经经过一层层的传递,来到来到了朱厚煌的耳朵里面。

朱厚煌皱起眉头,细细推敲,他离开北京太久了,已经不大能看懂北京的政治情态了,不过,他不是有一个刚刚从北京过来的属下吗?

朱厚煌吩咐下去,道:“传杨慎过来,孤有事相询。”

杨慎这一段时间忙的不可开交,很少来朱厚煌这里了,常常在南都以西,将土人全部编户齐民,想设立府县管辖,不过,他这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汉人,所有的人都可以沟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