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暴走的东京(2 / 2)
起先,东京这边还一日三惊,福岛方面一旦有警讯传来,东京市面上就是一阵大乱,一堆人拖家带口往西跑。等到时间一久,大家也就慢慢地麻木了,同时也习惯了,只要政府没有发布疏散命令,就一个个马照跑,舞照跳,日子该怎么过就还是怎么过。到了现在,更是已经连新闻媒体都懒得报道了……”
“……明白了,也就是所谓的见怪不怪、习惯成自然……”王秋点了点头,“……这个道理我可以理解,对于东京居民来说,福岛核电站始终是一个没法搬家的邻居。正如同索马里人习惯了战争,南非人习惯了艾滋病一样,顽强的贵国人民也不得不习惯了核辐射。”
“……虽然这话听起来像是夸奖……但我为什么还是忍不住想要揍你一顿呢?”
……
总之,东京居民对核辐射的麻木不仁,虽然让外国人看得十分惊悚,但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虽然谁都知道核辐射的威胁,但谁也都同样没办法轻易背井离乡,到远方重新开始人生。这样一来,对任何人来说,一辈子活在核辐射的恐惧阴影之下,只怕都是迟早要发疯的。
所以,那些没法搬家的东京人就普遍觉得,既然辐射就像强奸,在无法抵抗也无法躲避的情况之下,自己索性还是选择麻木好了,至少还可以活得开心点。反正日本这国家自古多灾多难,日本人早已被飓风,地震,火山等灾难折磨了几千年,神经粗大得不能再粗大,再多一样核辐射似乎也没什么大碍。
事实上,现在的东京各大电视台,已经普遍把辐射指数加到了天气预报里面。对于一般的上班族和家庭主妇来说,“今天东京市区核辐射水平升高”跟“今天东京市区要下暴雨”似乎也没啥两样――不过,下暴雨的时候,还可以准备雨伞和套鞋;核辐射尘埃飘过来的时候,家里可没有防护服和铅皮鞋子啊!
但是,无论现实有多么悲催,生活毕竟还是要继续过下去的。
不过,东京人虽然已经对核辐射“习惯成自然”,但是对于另一件事情,可就说什么也没法习惯了。
譬如说,此时在电车内液晶屏幕上播放的东京最新热点新闻,就让王秋看得目瞪口呆。――
打着横幅高呼口号的游行队伍,在火焰中熊熊燃烧的路边汽车,被打劫得一片狼藉的店铺,袅袅升起的黑烟,拿着大盾牌的防暴队员,对着示威人群喷射的高压水枪和催泪瓦斯……头上裹着绷带的政治家,在广场上拿着话筒竭力呼吁民众保持克制,但得到的回报,只是朝他劈头盖脑丢过来的石头和垃圾。
“……你确定这个画面是现在的东京?我怎么看着像是‘占领华尔街’期间的纽约街头,或者是十九世纪的巴黎公社呢?瞧!连街垒都造起来了!嗯,等到坦克上街之后,这画面就更像是巴勒斯坦了!”
看着液晶电视里的“东京巷战大片”,王秋顿时忍不住感到有些兴奋。
“……你似乎还忘了另外两个地方,前些年爆发民族冲突骚乱期间的拉萨和乌鲁木齐!”
早苗里香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东京会闹出这样的场面,根本就一点儿都不奇怪!中国要是突然宣布征收40%的消费税,我敢保证你们的上海和北京绝对会比现在的东京还要乱!”
所谓的消费税,就是政府针对一切消费品征收的赋税,并且直接包含在消费品的售价内。
在上世纪末,日本政府刚刚推出消费税的时候,税率是3%。后来因为财政困难,提高到5%,接下来由于经济一直不见起色,为了降低财政赤字,税率又提高到8%,随即是10%,然后继续涨到20%。
到了如今这一届内阁,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尤其是为了尽快向美国支付被拖欠了大半年的驻日美军经费,避免华盛顿的白头鹰主子发怒,日本当局最新出台的消费税率居然一口气冲上了40%!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有人花费100元买了某件商品,那么里面就有40元是被用于缴纳消费税。
反过来说,在消费税推出之前,这件商品的原价应该是60元才对--足足涨了三分之二!
接下来,再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中国的消费税率又是多少呢?答案是:除了烟酒、珠宝、汽车、房地产等“奢侈品”以外,对于一般商品,中国政府是根本不收消费税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总觉得“香烟和酒真是好贵”,“外国的汽车似乎比国内的更便宜”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中国设置消费税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避免他们把太多的钱花在奢侈品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