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决定(2 / 2)

加入书签

就是张学文看着都喜欢。

“我可以向他们发出请求。但他们会不会听我的话,我没有把握。不过你放心,正定起义军是我们的革命同志。我不会袖手旁观的。”

“谢谢巡阅使。”

…………

“雪竹兄,你认为如何?”

“救,必须救。”

何成濬给了一个非常肯定的回答。这一次进入甘肃,何成濬几乎就是担任张学文的参谋长。

“因为我们一旦选择救,陕西革命党也无法说什么。因为我们掌握大义。而且我们可以从延安府那边进军,陕西北部就尽在我们的掌握当中。”

何成濬眼中,相比起正定革命军来说,更重要的陕西这块地盘。

陕西革命军其实也就控制西安附近,陕西北部还有清朝官府,以及地方实力派并没有服从陕西军政府的命令。最近甘军刚刚撤离陕西,陕西革命军还没有来得及光复这些地方。井勿幕刚刚带着部队去光复陕北,但还需要时间。

这一次张学文以接应正定革命军的名义,大兵压境,直接收复这些地方。假道伐虢,几千年前中国就有人玩这种手段。

张学文也能玩。

“巡阅使,我们一定要救。”

邓汉祥在一旁也是赞同救人。

“南京和袁世凯谈判顺利,已经让不少激进的革命党不满。还有姚荣泽案,也让很多同盟会会员不满意。这个时候我们旗帜鲜明,去救我们的同志。一定会让革命党内的民心向着我们。我们这里才会成为革命的中心。很多在南京憋闷的革命党,还有学生都会奔向我们。”

何成濬也好、邓汉祥也好,相比起考虑正定起义军,反而是更看重救人背后的得失。

“巡阅使,目前整个南方都很悲观。认为北洋军实力强大,无可战胜。就算我们取得了汉口保卫战的胜利,但他们依旧不会认为我们能够战胜北洋军。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硬碰硬的战胜北洋军。”

但懋辛附和大家的看法。

张学文苦笑。

可能这就是革命的问题。大家开始都是满腔热血,都是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共和奋不顾身。但等到革命有了一定胜利之后,大家开始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利益,自己团队的利益。

何成濬、邓汉祥、但懋辛本来都是满腔热血。

可是这才多长时间。

他们已经开始考虑这个团队的利益,什么事情都是从团队利益出发。没有一个人从另一方面考虑。那就是正定起义军那些人是自己的同志,除了利益,大家还是同志。

道义上就必须要救人。

但张学文把这样的想法埋藏起来。因为人性就是如此。张学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这件事情没有好处,或者说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利益,自己会考虑救他们?

这就是人性。

张学文也慢慢的明白,为什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会有那么多年的军阀混战。

“北洋军在山西人不多,只有曹锟的第三镇。他们要镇守娘子关、太原这些重要地方,还要继续追击阎锡山的部队。能够跟着正定起义军的应该不多。最多不超过一个协,也就是四千人上下。”

何成濬给张学文分析现在的情况。

“而且追击正定起义军的部队,应该是非常骄横的,战斗力并不一定比正定起义军强大多少。只不过正定起义军现在惊魂未定,所以被人一路撵下来而已。我们只要派出七八千人,不仅可以接应他们,反过来还能够给北洋军一个重创。”

张学文点点头。

汉口保卫战被北洋军打的狼狈不堪,这是张学文一直以来最大的耻辱。如果有机会给北洋军一拳,张学文是非常乐意的。

所以张学文下了决心道:“鸣阶,记我命令。”

“是。”

“平凉镇守使程潜担任救援司令,带上季雨霖和彭光烈的部队进入陕西。给陕西革命军发电报,说出我们入陕的原因。”

“是。”

选择救援司令,张学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程潜。想要去山西接人,只能是从甘肃出发。而在这里,张学文最信任的只有程潜一个人。

程潜此人能带兵,能打仗。张学文相信程潜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何成濬。”

“到。”

“在程潜出征期间,临时担任平凉镇守使。”

“是。”

对于平凉镇守使,何成濬并不看重。不过这也是一个资历,以后继续爬升,有这样的资历还是很不错的。

因此他很欣然的接受这个任命。

“孙岳。”

“到。”

“程潜出征期间,临时担任十二师师长。”

“是。”

本来张学文是准备带孙岳到武昌,在武昌给他一个好位置。但现在情况紧急,张学文就现任名孙岳担任十二师师长。

“告诉钱鼎,我要去拜访他。”

“是。”

这次出征,张学文希望让胡景翼的部队也跟着过去。但这需要和钱鼎协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