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敌强我弱又如何(2 / 2)
各地郡国.也纷纷将屯聚的粮草.向着许都一线调运.
十日之内.陶商集结四万兵马.便由许都而发.向着黄河南岸方向开进.
淮南寿春方面.陶商依旧留徐盛.率五千精兵.坐镇寿春.防范江东孙策的进攻.
南阳一线.陶商则以廉颇和陈登.率五千精兵驻守于宛城.监视武关方向曹操动向.以及新野刘表的荆州军.
徐州方面.臧霸则率军五千.由琅邪北攻青州.以牵制袁熙在青州的兵马.
许都乃后方核心.陶商更不敢放松警惕.便留萧何主政.执掌政局.调动粮草以及后续兵源.为前线决战提供保障.
因是花木兰有孕在身.陶商此战不便让她随行.便留她在京中安胎.同时执掌八千精兵.镇守帝都.
除却留守之军.陶商调动了包括五千骑兵在内.他所有能动用的机动兵力.悉数北上与袁绍的十五万步骑决战.
……
冀州.邺城以南.
旗帜遮天.芒芒如海.方圆十里的旷野.皆为袁军的营盘所占据.
从邺城往南.通往黄河北岸重镇黎阳的大道之上.数不清的士卒.数以万计的民夫.无数辆满载军资粮草的骡车.源源不断的向南行进.绵延百余里.不见尽头.
“袁”字的金色大旗.傲然飞舞在河北大地上空.
在那面大旗的引领之下.十五万的袁军步骑.近五万多名后勤丁夫.正浩荡南下.直奔黎阳.
由黎阳南渡黄河.他们就将杀入中原.
黄昏时分.黎阳以北三百里.内黄城外.
从邺城出发.袁军以日行三十余里的速度.以蜗牛般的速度.不紧不慢的前进.
袁绍似乎并不急于渡河.仿佛对胜利志在必得.无论他何时渡河.陶商是必败无疑.
袁绍这般悠闲.是因为他事先已命文豪陈琳.写了一篇文采绝佳的《讨陶贼檄文》.抄写了十余万份.派细作四散于河南诸州.
袁绍相信.凭着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的威望.凭着他如日中天的兵威.还未等他大军过河.陶商的统治区内.必已是人心鼎沸.诸州诸郡的士民官吏.群起反叛响应于他.
他之所以不急.就是在等着中原诸州陷入恐慌鼎沸之士.那时再渡河南下.只怕陶商未战已自乱.
时已黄昏.袁军安营扎寨.
中军大营.那顶巨大的营帐中.身着金甲的袁绍高坐于上.听取着细作发回來的一道道密报.目光中尽是霸绝天下的傲色之气.
“父帅大军尚未南下.便有这么多豪杰之士表示拥护.可见陶贼在中原已极不得人心.只等父帅大军一过河.只怕不消一月.陶贼必然土崩瓦解.父帅一统中原.看來已成定局.”袁谭不失时机的拍起自家父亲马屁.
那一道道的密报.皆是汝南等地的世族豪强.袁家的门生故吏门.暗中在向袁绍示好.表明投靠之心.
听得儿子的话.袁绍手捋长须.微微一笑.脸上的傲色更浓.
显然.袁谭这马屁.拍在了袁绍的心头上.令他浑然已忘了.当初袁谭瞒着他去刺杀陶商的恼火.
袁尚留守邺城.无法跟袁谭正面争斗.眼见袁谭得了其父欢心.河北派的士人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田丰当即站了出來.拱手道:“大公子千万不可轻敌啊.陶贼虽然实力弱于我军.但此人用兵极是诡诈.想当初大公子在青州时.兵力不也远胜于陶贼.最后还不是给他杀得大败.甚至还为其所擒.劳动主公亲自出面.才将大公子解救出來.大公子怎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呢.”
这番话一出口.当众揭了袁谭的丑.立时呛得袁谭哑口无言.面露尴尬恼色.
他瞪了田丰一眼.还未及说话.逢纪便跟着道:“陶贼已率四万兵由许都出发.前來迎战.诚如元皓所言.切不可轻敌.纪以为.我们可利用骑兵优势.分兵深入敌后.袭扰其侧后.正以大军正面推进.方为上策.”
田丰揭了袁谭的丑.逢纪又献上一计.转眼间.袁尚一派便占了上风.
袁谭心中恼火.却又计可施.急向许攸使了个眼色.
许攸心领神会.便不屑一笑:“元图真是太过高看那小贼了.我承认.此贼确实有几分诡诈之谋.但在主公十五万步骑大军.绝对的优势兵力之下.任何的阴谋诡计.都要被轻易辗压.何需还分兵抄袭敌后.多此一举.”
袁绍自恃强大.不可一世.压根沒把陶商放在眼里.许攸这番狂言.正合了袁绍的心意.
袁绍立时一点头.冷笑道:“我十五万大军.占有绝对优势.确实无需用什么阴谋诡计.此番我就是要以正义王道之师.一路辗往许都.”
许攸一席话.又替袁谭扳回了一程.
逢纪眉头一皱.又看向了田丰.
田丰眉头微凝.沉吟片刻.拱手道:“主公言之有理.我军如此强大.一路正面辗压.确实可摧垮陶商.不过丰却有条一石二鸟之计.还望主公一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