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枯山恶水【一】(2 / 2)

加入书签

一席餐后,趁着夜色,吴梓楠离开了水伯的住处,一个人向着他来时的路而行。其实这一路,虽然有山的鸟兽嚎叫,但是说起来,这些却并没有搅乱他的心思,他正把自己主动地陷入到一个思绪组成的络。

他想要从这个络,寻找到自己日后的方向与目标。今天与水伯的见面交流,让他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现在虽然是二十四垛的总瓢把子,可是他的位置其实是岌岌可危的,单单说水伯让他派人保护蔡锷的这件事。能够看的出。

水伯只留下了他的四个人,而且表示不需要他回去之后再派人手过来,虽然看起来这是不想让他麻烦,可是实际,这里面可能有水伯不想他的势力过度的渗入到北、京的缘故。

而且,虽然水伯说自己的已经淡出江湖,而且他本人也确实过起了隐居的日子,但是仅仅是今天的表现,足以说明水伯他没有老老实实的过一个百姓的日子。吴梓楠心里明白,他之所以要帮里的人去秘密保护蔡锷。

是为了让自己个“政、治”扯关系。江湖人再有势力,可是面对政、治两个字的时候,能表现出来的只有无力两个字了。水伯之所以如此,是想要把自己的渗透到政、治里面去。

而他又之所以会让吴梓楠的人去暗保护蔡锷,其实说白了,这是他的迂回之法,要是日后蔡锷真的成了一番丰功伟业,那么这里面自然有了水伯的一些功劳,哪怕是蔡锷对水伯不理不睬,那他也能够借着自己的这一手棋,给自己带来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利益。

而如果反之,蔡锷没能成事,而且此时还被泄露出去的话,政、府要追究下来,也和他水伯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那些人都不是水伯的手下,甚至可以说和水伯甚至是连一点关系也都扯不的。

这一招棋走的好,胜败与否都无所谓,胜了自然是能够从取利,败了也能疾风暴雨不沾身。玩命的事情交给别人,取利的时候才亲自动手,别人无法从谋取部分,水伯的这一招,当真是不战已立于不败之地!

终于,在阴谋之下,在无可奈何之下,二十一条的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了,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而且虽然这好的方面,也不过是相较而言的。

袁世凯最终还是签订了二十一条的条约,经过修改后,名为《民四条约》的不平等条约,虽然实际这里面还是存在着各种对于国家主权的侮辱,可是好在,这《民四条约》是修改过后的,与最开始的二十一条,是存在差别的。

虽然全国下的呼声有所不同,但是我知道,其实现在的局面相对来说已经是较可观且相对客观的了,假如不是袁世凯的积极策略,恐怕到最后要签订的绝不是这个《民四条约》而是实打实的“二十一条”了。

虽然两个条约看起来的差别并不大,但是实际,对于国家利益来说,这个《民四条约》对于国家利益的伤害还是能够之“二十一条”要略微的减轻的,而且说起来,虽然面的时间年限都是九十九年的最高年限,但是好在没有来一个“无限制”的使用权不是。

尘埃落定下的《民四条约》,大街小巷不断留有非议的“二十一条”,这些都已经无关紧要了,虽然问题此暂时搁置解决了,但是我还是看的出,这些天里,那些没日没夜工作,为了应对日本方面的那些大员们,一个个面目的蔚然与落寞。

他们欣慰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为国家争取回了那么一点点的权力与利益,使之落寞的,还是这个《民四条约》虽然大家都知道,心照不宣的清楚,无论其实过程如何,这个不平等条约还是要签署的。

只不过像现在这样而已,或多或少的为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名誉为了国人的骨气,多争取一下罢了。虽然结局对于局内人看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少他们的辛勤努力没有白费。

可是这个结果,又如何能不让人位置落寞那?或许有些人在怨恨吧,怨恨自己,假如在那个时间里,自己能够再多去一个地方,自己少抽一泡烟的功夫,可能会让这份条约加一步的修改……

可是一切,已经无所谓了,签订了条约,好像是判决之后的结局,无法改变,可是这也绝不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至少或许有一天,不,是会一定有这么一天,当国家变得强大的时候。

能够与世界列强肩的时候,那么这个所谓的条约自然也不复存在了。可是那一天需要多久?十年?二十年?亦或是三十年、四十年?没人知道,可是大家依旧还是会为了自己很可能看不到的那一天而努力。

或许掌权者可能在一些问题的做法是口是心非的,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什么,老百姓是老百姓,而领导者是领导者,接触的不同,看到的不同,自然谋划的也不同了。或许这是本分的问题吧,无论是什么人,什么样的身份,其实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可以了,当然了,也只有做好本分之后,才有权利亦或是有资格去进一步的参与到其他问题,然而想要在新的领域拥有权威发言权的话。

会议,杨度率先向众人宣布,正是成立“华筹安会”,虽然筹安会打着“学术团体”的旗号,以研究国体为切入点,但是实际,从他们的讲话能够很清楚的得知这样的一个消息。

那是这个所谓的学术团体筹安会的真正目的在于研究“君主、民、主两个国家体制哪一个更适用于国的同时,对于两者进行公平且客观的对,与此同时在得到合理结论后从两者取其优而去其劣,以为国家体制之衡准。”

简单一点解释,那是这个筹安会或者说这赫赫有名的筹安六君子的目的,是要把现在国家实行的民、主制国家与之前几千年来实行的君主制国家进行对,而且与此同时,也与国际世界各国的不同国体进行对,从其选择最为适用于国的国家体制机构,而后使之成为国家体制的权衡标准当然了,也是必然会实行的。

换句话说,是如果他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君主制更适合国国情的话,那么会以君主制替换现在实行的民、主制,更通俗一点,那是假如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君主制更适合国的话,那么国则又会回到之前的封建王朝权利统治之下。

这是阴谋吗?这是野心吗?虽然这件事是有杨度六人接连的以不同的讲话形式逐步透露出来的,但是实际,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大动作,是杨度他们几个人无法进行或者说甚至是无法开启的。

果不其然,当杨度等六人把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这是一个决议已经缓慢有序的渗透给每个人的时候,最先表示出来自己的不满说表现出来对这件事存在质疑的是陆军部总长,北洋之虎,段祺瑞。

“你们的意思是,如果现行的民、主制,在你们的研究讨论学术对之后,不适用于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