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种种核算(1 / 2)

加入书签

在年近中年,但聊发少年狂的张世福在雨中打马狂奔的同时,张守仁也是已经离开了火铳靶场。

今天的火铳演练已经叫他挑不出毛病,火铳手的反应,准头,还有队官到哨官以下所有武官的指挥,都是几乎没有瑕疵了。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其实就是看指挥和意志力的时代,对火铳的准头都不是要求太高,排排站好,互相枪毙式的开枪,甚至减员到六七成都不崩溃……这个水平,就已经和南北战争时的美军相当,足以横扫当代了。

不足之处,还是出在火铳本身。

焊接的枪管过长,打的远是远,威力稍嫌不足,准头是够,但枪身保养不易,而且装药上也有受影响的地方。

同时,还是不可避免的有炸膛。

明军装配最多的是鸟铳,最不喜欢的也是鸟铳。辽东战场上,一个游击将军也能随便拿出百多支工部制作兵部下发的鸟铳来,还有什么三眼铳之类的,名目繁多,但好用的实在是没有几根。

十支火铳,最多打三枪,一定有七八支炸膛的。

这样危险,谁敢凑在脸旁边瞄准,又有谁敢信任手中这家伙?

每次和清军接仗,明军火铳手隔的老远就开始放枪,放完就往后阵跑,几乎只是放个虚热闹,屁事不顶,清朝后来歧视火枪,固然有稳固自己统治,宣扬骑射无敌童话的用意,但实际上也是明朝的火器太不顶事,给清军一个极为恶劣的固有印象的原故。

浮山铳,炸膛的几率是极低了,一百支里头是有四五支的样子。

而且是在高强度训练,每天每人要开几十次枪的前提下才有这个炸膛率。

要是和明军一样,平时不放枪,战时放两枪,一万支里头也不会有五支炸膛的。

但在当时,这确实是严重的罪名。

马匹就是清军的坦克,要是坦克部队的主官没保养好坦克,战时开不动了,这罪名也是不轻,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炮队么,青铜炮的毛病实在是太多,但因为生铁不足,根本没有办法试制铁炮。

一门炮,就算是将作处再怎么用心,在铸制过程中出废品也是难免的。十四门成型的火炮,最少是四十门以上的废品率下的产物。

这个废品率,已经算是低了。

在同时代的欧洲,一门炮铸造成型,也得经历六七次以上的失败。

加上制造挽具,炮驾,耗费的物品就更不必提了。

客观条件所限,现在只能用青铜炮,发度差,炮身容易因受热变形,影响精度,速度也不能快,所以火力覆盖的效果,和张守仁追求的那种万炮轰鸣天地崩塌的场面相差的远。

但这个又不是下头的人责任,张守仁一时没想到解决的办法,只能丢着不管。

刚刚张世福的表情他也看到了,对这个远房族兄的心情他也能理解,各队都很出色……现在张守仁除了叫营务处挖掘尖子,叫秀才们写文章表扬外,还有先进集体等各种荣誉手段。

一旦叫哪个队拿了,一周之内,这荣誉都是那个队的。

一周之内,全队上下走路都是扬尘带风的,下巴也是抬的高高的,那种得意和骄傲就不必提了。

加上有笔杆子助战,胶州到莱州,宣传局都派人设了派报的点,这军报的功能和邸报差不多,只是侧重报道登莱一带本地的消息,比邸报鲜活,而且是用话本的文体来写,鲜明易懂,活灵活现,不仅普通的百姓爱看,渐渐的也影响到了普通士绅,只有一些老顽固不爱看这东西,嫌其太过浅露。<>

但这浮山营军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是渐渐显露了出来,光在浮山所一地,就设了五六个点,隔几里路就有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