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编书(1 / 2)
“不敢,不敢,不敢!”
面对陈子龙以下官之礼自称和揖拜,张守仁侧身让过,笑道:“我不过就是一个游击将军,卧子兄也是惠州府司理官,国朝班次向来文左武右,我可不敢拿大。”
“大人,若是下官还在意这些俗务,也就不会在此与大人相见了。”
陈子龙的授官是不大好,但还是正经的文官班次,他又是松江名士,几社的创始人,复社的骨干,东林的外围,正经的世家子弟和进士出身。
这些身份,哪怕是现在武官渐渐不再如几十年前那种奴隶般的身份,但两相比较,张守仁也是和陈子龙差的太远了。
别的不说,陈子龙若是到登州,倪宠这样的世家子弟出身的总兵也会平等相待,倪宠麾下,两个副将四五个参将十来个游击总是有的,这些武官也就是参将以上勉强够资格当陪客,游击这样的武官,连上席的资格都欠奉。
“好吧,那我二人平等论交好了。”
陈子龙微笑点头,答说道:“下官还是以部属自称吧。大人这里好大事业,下官想到胶州这边找个事来做……大人是胶州守备,也是下官未来上官,理当礼敬。”
这话说的,秦东主眼珠子都快弹出来了。
以陈子龙的身份,就算要给人当幕僚,最少也得是文官中的大人物,主持一方数省军务的总督级的才够资格招揽他。
象是卢象升还够格,熊文灿这个总理都悬点儿,复社的哥几个,别的没有,傲气那是十足真金,不打折扣的。
南明初立时,史可法主持一切军政事物,是辅臣第一人,又是东林名臣,这样的身份,才招揽到冒襄和张自烈这样的复社才子入幕府为幕僚,身份差一点儿的,都是想也甭想。求得农政全书的草稿,最近是打算重新编写,去繁芜,补缺略,现在看来,老师的遗作,将会大放光彩。”
此人对工农之事,都是精通,徐光启更是明朝高级官僚中的异类。一个精通八股的大学士,居然还精通天文学和物理学,还能写几何类的专著,并且还有农政全书这样的关于农政的著作,这人虽不能说与达芬奇那样的妖孽比,但也是中国士大夫的骄傲了。
这本书现在还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并没有刻板通行天下,不过张守仁有心搜寻,也是早就看过了。
对做实事的人,他还是很敬服的,当下真心诚意的道:“我这里,得益故徐大学士之惠多矣,既然卧子兄在重编新书,那么,等落笔之时,我愿刊印万册,发行天下。”
“大人做事就是大手笔,刻书也是一万本,真是……叫人无话可说。”
陈子龙眼眉一挑,神色也是有点无奈。
当着一个财大气粗的军阀模样的武夫,他的自信也是一再受挫了。
刻板印书,是当时文人最基本的追求,一个名士,没有几本随笔或是诗集问世发行,那就等于白混了。
不少穷书生,一生手稿放到最后,临死也不忘了想求人刊行天下,乃至死了都不闭眼,留着执念走的,也是大有人在。
官员受贿赂,也是不一定现银,拿官员的书去刻印,也算是一种高雅的贿赂方式了。
不过这种印法,一般二三百本就不少了,当时的印书业还是高技术行业,而且纸很贵,还编了不少鬼故事吓唬小孩子要敬惜字纸,不能浪费,印书一次万册的,还真是从来没有人听说过这样的数字。<>
“呵呵,”张守仁没心没肺的一笑,朗声道:“等我打完这一仗回来,咱们好好在一起说道说道这农政上的事。卧子兄,我对你有厚望!”
“不敢,一定竭尽全力吧!”
陈子龙走遍大江南北,结识的包括徐光启在内,全是明朝的精英人物,上到大学士,下到普通的举人秀才,但无论是学识过人的进士同年,或是家世傲人的复社好友,在所谓的“经济之道”上头与他有共同语言的,真是寥寥无已。
几乎所有人都在背后指责他,不务正业,荒废时光。
这些人,包括黄道周和刘宗周这些大儒在内,提起徐光启时,都是诟病他的加入天主教,不满徐光启在杂学上花费的这些功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