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租佃(1 / 2)

加入书签

不论是招兵,还是招佃农,反正都是在流民聚集的地方设点的多,昨日招兵,围观的多,看热闹的多,真正上前应募的少。

还是那话,合格的人不多。

今日招佃农,那个人就是海了去了。会伺弄庄稼,养猪养牛放羊,这不都是百姓份内的活计?大到牛马骡驴,小到猪羊狗鸡,哪一样不是老百姓天天打交道的?

这些不会做,还叫什么庄户人家?

条件,也是极优厚的!

“大人提供土地,浮山的庄子都是整村买下来的,一千亩到三千亩地不等,庄上都有养鸡的鸡场和猪场,也要开挖渔塘放鱼苗养鱼,实话实说,做活的时候多,清闲的时候少。每个庄子,按丁给田,一丁给五亩田,子种粮和耕牛,都是大人提供,收成是大人得四,你们自己得六。给鸡场和鱼池做工的,每月领饷银和米粮,壮丁是一两五一个月,粮食三斗,妇人和孩童老人,一个月三钱到五钱七钱不等,粮食也是一斗到斗半不等,大人做活,老人孩子也能打下手,不会叫你们白做工……”

话是说的很细致,仔细到了每个月小孩子能分到多少个鸡蛋,鸡场的小鸡长成了,大伙儿能按时节领多少只的奖励等等。

在场的人多半是务弄庄稼的,但听的都是一楞一楞的。

按现在的行市,地不值钱,有能耐不交朝廷赋税和不给地方官府纳徭役的大户,那才是吸引人的所在。

黄榜下犹有活路,白榜下的摊派,加派,火耗,力役,种种杂派加在一起,往往就是黄榜正赋的十倍都不止。大户官绅,可以减免赋税,特别是地方摊派,根本可以不加理会,所以寄托到豪门之下,不论是国税地税,反正是由家主去操心,佃农就不必再管了。

所以自明中期之后,自己拥有土地当然是农民的终极梦想,但这个梦想代价太过沉重,更多的人选择给人当佃农。

就算不是生死的威胁,没有家,人如浮萍一般的漂泊,而且到处遭人白眼,这种滋味可也不太好受。

历史上明末时河南遭遇过这样的灾害,在清至民国,也是多次遭遇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河南人大量流落到外地,讨饭求活,也使得这个中原大省的人们,遭遇了很多的冷遇和白眼,当然,这是后话了。

“农民苦啊……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帮助他们!”

张守仁并没有太得意和高兴的表情,相反,他心思沉重的很,看着眼前的情形,发出了十分沉痛的感慨。

他是一个军人,打了胜仗时也是一样哈哈大笑,也是和大家一起喝酒吃肉,有时候他都不愿意太关注军营以外的事情。

如果现在的大明是盛世,皇帝是明君,给他一定的支持,那他就专管练兵,替这个王朝征服那些一心想打它主意的敌人,沙场厮杀征战,没有什么二话可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