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艰难的生产之路(1 / 2)
苏联人额外给的帮助.就是从苏联战场上的英国喷火vb型战斗机上.拆卸下來的一部分灰背隼四五型发动机.这款四五型发动机与飓风四型使用的二七型发动机.外形和体积大致相当.只是功率略低一些.
更换上这款发动机之后.飞机最大的平飞速度下降到了六百一十公里.爬升率.也多少有些下降.但是高空作战能力.却是得到了很大的增加.这二百台三手发动机.抗联虽说不太满意.但是最终还是接受了下來.
这款喷火在苏联战场上并不受欢迎.其起落架间距过窄并不适应苏联野战机场.更不是德国人新式fw一九零战斗机的对手.很不喜欢这种飞机的苏联人.认为这种只单纯的作为空优使用的战斗机.还不如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的飓风战斗机有用.
这批在苏联明显水土不服的喷火.因为过窄的起落架在苏联的非战损很高.机体彻底摔残的比比皆是.飞行员的损失很大.在拉五fn和雅克九新型号产量.完全可以弥补战损之后.苏联人便将这批飞机直接报废了事.发动机拆卸下來.作为交换给了抗联.
不过这批飞机发动机虽说都是三手货.而且大部分因为是从报废飞机上拆卸下來的.虽说经过翻新.但多少都有那么一点点损伤.但这批发动机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不管怎么说也算是部分填补了自产之前的空缺.
但尽管有些苏联人测绘的详细工作图纸.以及实物可供参考.但在自己制造大批量所需的发动机的时候.以抗联的技术底子.短时间之内要想吃透这种在英国來说已经比较落后.但对于亚洲战场來说.还是很先进的发动机还是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仿制的进度依旧缓慢.
最终第一批抗联自行制造二百架的雅克九远程战斗机.在四三年下半年出厂的时候.使用的全部都是.英国人提供飓风四型战斗机的备用发动机.甚至第二批一百五十架飞机因为备用发动机数量不足.将现役的飓风四战斗机停飞.拆卸下來发动机改装到这款飞机上.
直到四四年初.这款发动机的仿制才彻底完成.不过虽说过程艰难了一些.但是却通过这款发动机的仿制.掌握了英国人的工艺和生产标准.抗联自己制造的发动机.性能反倒是超过苏联人的仿制品.并通过测绘仿制掌握了涡轮增压技术.
也正是依靠仿制这款英制发动机打下了良好的底子.为随后仿制b二十四轰炸机以及c四七运输机使用的发动机.普遍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让这两款美制发动机从四三年底接到图纸.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形成制造能力.
不能不说作为老牌工业强国的英国人.在工艺水平上底子就是扎实.这款发动机就算有苏联人提供的详细逆向测绘图纸.还有实物的原型机.但是抗联的仿制工作依旧做的异常艰难.
在仿制初期.虽说很快就拿出了成品.但是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产品的质量.都远远的无法与原型机相比.不仅结构超重.而且使用只有几十个小时后就毛病百出.要么就只能停飞.要么就花大力气维修.甚至还要忍受飞机整体性能下降的代价.
仅仅为了减重和改进可靠性.就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就这个结果还是使用进口材料的情况之下.改为使用大部分自己制造材料之后.这些发动机平均寿命就只有十几小时.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一是尽可能多的进口原材料.制造出合格的发动机.另一方面.从原材料方面开始从头研制.不断的改进原材料工艺配方.下大力气解决生产工艺.但在底子过于单薄的情况之下.当完全使用自己制造材料的合格发动机出厂的时候.这场战场已经进入了最尾声.
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仿制这款发动机.抗联甚至将仿制美制轰炸机发动机的工作都暂时停了下來.好在有详细的工作图纸和工艺.这款发动机虽然经过一年的时间.但是总算仿制了出來.
只是受原材料來源的限制以及制造工艺的限制.月产量一直沒有超过五百台以上.与其他国家一个型号的发动机.动不动就几万台的产量相比.这么一点产量连人家的零头都算不上.只能说是迈入了生产的门槛而已.
不过与伊尔二攻击机和伊尔四轰炸机的发动机相比.这款灰背隼发动机的性能远远的超过了苏制发动机.制造这款发动机的时候.所要求的工艺水平.也远远的超过了苏制发动机.这也是抗联仿制这款发动机时间如此漫长的原因.
生产和制造航空工业产品.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并不是人家给你图纸.你就有可能生产和制造出來.最起码一个各个部件工艺标准.就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人家不给你工艺标准.就算有图纸.你也干瞪眼一样生产不出來合格的产品.
要想完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你就得一个个零件的摸索.锻造的零部件.需要多少淬火的工艺.精细零部件.需要怎么做才能延长寿命.这才是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最重要的因素.图纸并不是最关键的.技术和工艺才是最关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