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名古屋大空袭(2 / 2)
不过都处在舔舐伤口的阶段.无论是抗联还是关东军.都沒有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意思.尤其是杨震无论在美英怎么催促之下.并沒有按照他们的指针走.即便在四二年底.日军趁着东北战场相对平静阶段.突然出兵进攻印度.
并拿下了英帕尔一线.在英属印度打上了一个不小的楔子.杨震依旧拒绝了美英两国.要他立即发起全线进攻.以牵制印度战场上日军后续增援能力的要求.对于他來说如果部队的整训和扩编.沒有达到他的要求.他是绝对不会为了迁就美国人的要求.
期间抗联主要的对日作战.除了激烈的空中争夺战之外.就是自九月份英制轰炸机陆续抵达之后.开始全面加量的对日本本土大规模的轰炸.东京、名古屋、大阪、小仓、广岛.所有有日本陆军兵工厂的城市.都在抗联的大规模轰炸之下.
尤其是为日本陆军制造战斗机的主要公司.中岛飞机公司所在地的名古屋.更是抗联轰炸的重中之重.在轰炸力量得到大幅度的扩充之后.为了削弱日本陆军航空兵补充和扩编速度.抗联重新开始的轰炸.第一轮就选择了日本陆航主要生产基地名古屋.
手中飞机数量充足.在自己钢厂投产之后.普通炸弹用钢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再加上同步投产的油田和炼油厂.虽说还生产不出高档的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油.但是制造凝固汽油弹的汽油.还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手中底气相当充足的杨震.为了将日本航空工业彻底的摧毁.以减轻航空兵的压力.对为日本陆军航空兵生产飞机工厂的所在城市.以及日本首都东京展开了大规模的轰炸.以削弱日本航空兵飞机制造和补充能力.
在英制斯特林轰炸机抵达之后.抗联利用这种轰炸机与b十七、二十四轰炸机配合.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夜间超低空轰炸.这些轰炸机与伊尔四轰炸机相比优势极其明显.不仅航程足够覆盖整个日本本土.而且在大航程的载弹量远远超过伊尔四轰炸机.
尤其是b二十四轰炸机在三千七百公里的航程上.可携带四千五百公斤的炸弹.其一架b二十四轰炸机.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可以携带的炸弹数量超过了五十架伊尔四轰炸机.b十七轰炸机在三千公里的航程之内.也可以携带两吨的炸弹.
而斯特林轰炸机.在两千五百公里的航程之内.也可以携带两吨左右的炸弹.这些轰炸机之中任何一种.一次性出动一百架就可携带的炸弹吨位.都相当于上千架的伊尔四轰炸机和db三轰炸机.载弹量大幅度增加.轰炸的力度自然而然也就不断的上升.
尽管在整个四二年.性能最好的b二四和b十七轰炸机的数量最多也沒有超过二百架.但数量虽然有限.可与斯特林轰炸机配合.如果全部出动一次性就可以将日本的一般城市.夷为平地.
再加上抗联对日轰炸之中.针对日本的工业布局的特点.以及整个日本城市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相对应的战术.在轰炸的时候采取三分之一的轰炸机携带高爆炸弹.其余的轰炸机携带凝固汽油弹.
先投掷高爆炸弹.将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房子的墙体或是屋顶炸开.然后投掷凝固汽油弹的战术.威力远远超过了美英对德轰炸.同时为了增加凝固汽油弹的燃烧力.以及附着力.凝固汽油弹里面还增加了一些助燃的镁粉.
而且在英制斯特林轰炸机的大批量陆续抵达.也让抗联在出动的时候可调动的机群数量.以及这些飞机的载弹量.远远的超过了之前只能使用那点伊尔四轰炸机的时候.到四二年十月份开始.抗联对日轰炸行动每次可以出动重轰炸机一百余架.每次投弹量达到了二百多吨.
再加上航程在两千四百公里的情况之下.载弹量为一吨的惠特利轰炸机.以及苏联空军当做破烂塞给抗联.在对日轰炸的时候载弹量在一吨半.在更换了美制b二十五轰炸机的发动机之后.已经解决可靠性的叶二轰炸机.杨震对日轰炸的底气.可谓是相当充足.
在抗联的英制轰炸机第一次参与对日空袭的时候.为了彻底的摧毁日本陆军主要飞机生产基地.在真正拉开对日大型轰炸序幕的十月三日空袭之中.抗联一次性就出动了一百架斯特林式轰炸机.六十二架b十七、b二十四轰炸机.全部六十架惠特利式轰炸机以及四十八架叶二轰炸机.
这些足足携带了上千吨高爆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的庞大机群.在作为引导机的六架伊尔四轰炸机、四架惠灵顿轰炸机的引导之下.在部分特种飞机的配合之下.对名古屋展开了大规模的夜间空袭.
此次轰炸无论是出动的飞机数量.还是投掷炸弹的吨位.都是抗联史上第一次.抗联出动规模空前的轰炸机群.携带的上千吨高爆炸弹以及凝固汽油弹.以十二架轰炸机为代价.在轰炸之中不仅将名古屋的工业区.一次性就彻底的夷为平地.燃起的熊熊大火.也在同一时间将整个名古屋市区点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