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装和军鞋(2 / 2)

加入书签

布料基本上是土质的粗布.样式也是不分尺码的统一二尺半.除了部分中高级干部之外.所有的军装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过于肥大.上衣几乎可以当风衣穿.而裤子则清一色都是免裆裤.也就是说沒有裤裆的裤子.

此次关内部队出关.杨震将关内各个根据地部队.无论是晋绥和晋察冀的土黄色军装.太行、冀鲁豫和冀南的八爷灰.全部换成统一颜色的制式军服.而且将布料由原來的手工粗布.夏季军服全部更换为斜纹布.冬季军罩衣全部改为棉布.

军装的样式.也全部取消了二尺半、免裆裤的造型.上衣为中山装样式不变.裤子改为比较合体的宽松的中山装裤子直筒裤造型.营以下干部和战士.肘关节、膝关节.以及肩膀处.内里都加了补强布.

此次出关的关内部队.很多干部和战士还是第一次领到衬衫、袜子、绒衣.至于高腰防刺胶鞋也是第一次领到.至于相对合体的多的军装.很多参加过长征的干部也是第一次领到.不过其中春秋两季的绒衣和高腰防刺胶鞋.抗联的部队也是第一次配发.

而且这些帆布胶鞋.与之前采取的棉帆布胶鞋相比.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虽说沒有采取美英等国使用的皮质作战靴.但是透气性要比原來有很大的改进.高腰增加了对脚踝的保护.鞋底在加厚的情况之下.防刺功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所有的原材料除了鞋底所需的部分橡胶之外.基本上都依靠根据地内自产.鞋面虽说采用的还是根据地内产品最大的棉帆布.但是想方设法在不影响对脚部保护.以及改变鞋子耐用性的情况之下增加了透气性.

在经过一定的改进之后.虽说沒有改变原來的防水性差的情况.但是透气性和透湿性要好的多.这种新式的棉帆布胶鞋.是杨震亲自带着几个西北工大來的教授.在原材料立足于根据地内的情况之下搞出來的.

当然杨震是沒有时间去亲自抓.但是他和这几个搞纺织专业的教授专门谈了鞋子的问題.部队整天行军作战.不算结实的布鞋磨损太快.而且总体上算下來给部队配发布鞋.在需求量巨大的情况之下.在成本上也并不合算.

而抗联原來配发的胶鞋.不透气、不透湿.很容易引起脚气的传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在山区作战.防刺能力和对脚踝的保护能力很差.如果配备美式或是苏式的皮鞋.不仅抗联承受不起.同时也太笨重.

在部队主要还是依靠徒步行军的情况之下.眼下军鞋的改进已经成了一个很紧迫的感觉.一个战士发生脚气.搞不好甚至要传染一个营.而且得了脚气之后.便无法行军作战.如果发生大面积传染.甚至会严重的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

尽管卫生部门一直想办法预防.但是这玩意那是单纯的预防能够预防得了的.所以在此次会战之前.杨震专门抽出了小半天的时间.专门找几个西北工大的纺织专家谈了军鞋的事情.

经过这几位专家蹲在哈尔滨纺织厂.下苦功夫研究.最终拿出了方案.经过哈尔滨警卫部队试穿之后.效果反响良好.所以此次大规模的配发部队.作为制式军鞋使用.原來库存的老式的胶鞋.也并未完全淘汰.则作为日常用鞋使用.此次关内出关的部队.也全部换装这种新式军鞋.

不过这种高腰防刺作战鞋.放在几十年后的人看到.会惊愕的发现除了材料和颜色不同之外.但从样式看这不就是后世的九九式作训鞋吗.当然高腰的九九式作训鞋.后世部队并沒有配发.但是杨震所在的部队.却配发了这种轻便的作训鞋.代替沉重的九七式军靴用于日常的训练.

虽说这种九九式作训鞋.并未完全改变原有解放鞋的缺点.但无论是穿着的舒适程度.还是对脚踝的保护.都远远的超过了解放鞋.所以杨震想要在根据地能够承受能力允许条件之下.改进部队的军鞋.这款九九式高腰作训鞋就成了仿制的首选.

不过他只负责提供样式和要求.至于材料还是让专家來搞.杨震就有这点好处.不懂的地方绝对不会装懂.虽说提供了样式和要求.但是具体的事情他一般不过问.因为他不懂.所以也从來不干涉专家的工作.

他只是一个军人.又不是专家和教授.那些材料方面的事情他不懂.所以从來不参合.在材料上他只要求透气、透湿、结实.并且尽可能的利用根据地自产的材料.坚决不要进口.其他的一概不过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