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姜还是老的辣(1 / 2)
副总指挥对抗联制造的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这两种轻便的直瞄火力.可谓是相当的欣赏.认为当年的百团大战.如果各部队装备了这种武器.也不至于面对着日军的炮楼和碉堡束手无策.一座碉堡甚至就能够挡住一个营的攻击路线.
只要运动到射程之内只要一发火箭弹.就可以将那些让关内部队束手无策的碉堡炸弹.不用部队在用人命.用炸药一点点的去啃.在面对日军扫荡时候.出动的那些薄皮装甲车的时候.也不至于只能避战.
日军在华北战场修建的工事.与在东北修建的工事.因为针对的对手不同.可谓完全是两码回事.日军在华北战场修建的工事.欺负华北十八集团军缺乏攻坚火力.大部分都是用的砖石修建的.基本上是无力扛住这些直瞄火力一发轰击的.
与东北为与苏军作战.修建的那些可以抗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轰击的工事.是完全两码回事.即便在与抗联对抗之中.关东军修建的工事群.其坚固程度也不是关内那些土建碉堡可以相比的.
有了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这两种比步兵炮还轻便的直瞄火力.打掉那些曾经缺乏火炮.只能用集束手榴弹、炸药.甚至人硬堆的工事群.绝对沒有任何的问題.而且轻便的一个人.就可以扛着满战场跑.也不会影响到机动.
如果不是考虑到弹药补充困难.所使用弹药关内根本无力制造.全部需要依靠东北运输.他甚至不反对将火箭筒编制到班.在接见出关部队团以上干部的时候.他再三的要求各个部队.一定要熟练掌握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使用.
在山炮的选择上.副总指挥还提出了出关整训部队的旅一级配属的山炮.还是以轻便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为主的要求.暂时不配备野炮.在大口径支援火炮上.相对于笨重的德制或是美制一零五榴弹炮.副总指挥还是更喜欢轻便得多的.日制九九式一零五重山炮.
经过考虑.尽管已经下定决心淘汰数量并不多.炮弹不能与任何火炮通用的九九式重山炮.但杨震最终还是将这批山炮.都转交给了关内部队.并协调专门为关内部队生产弹药.以及翻新武器而组建的一个兵工厂.继续生产这种抗联已经决定撤装.而已经停产的重山炮弹.
这种重山炮抗联一共才有五十多门.虽说只有八百公斤的重量.很适合山地作战.而且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火炮.威力也并不算小.但对于抗联來说数量太少.而且炮弹不能与其他火炮通用.甚至连日制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的炮弹也无法兼用.
单独为这五十多门重山炮生产炮弹的成本折算下來.相当的不合算.所以干脆除了山地师装备了十二门之外.包括所有的日制迫击炮在内.数量少、无法通用炮弹的所有火炮.只能选择淘汰.
但副总指挥很是满意这种火炮的性能.杨震最终还是将这批重山炮保留了下來.转交给了关内部队.连同部队之中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全部都抽调出來.转交给了关内部队.
实际上尽管杨震也知道.在山地战之中六零迫击炮的作用更大.而且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远的超过掷弹筒.以同样轻便的六零炮.替代掷弹筒实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副总指挥坚持保留掷弹筒.他也无可奈何.
副总指挥的意思.他还是很清楚的.六零炮在轻便.也不可能配备到班.保留掷弹筒.可以增加班一级的作战火力.而且这玩意虽说有着只能老兵使用.射程近等缺点.但是在面对日军野战机枪工事.还是有相当大的杀伤力的.
而且在日军也大量使用掷弹筒.同时关内各个根据地兵工厂也能自产一部分榴弹的情况之下.弹药也可以并不完全依赖抗联供应.尽管这玩意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但副总指挥认为增加配备的密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训练上的不足.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不仅轻便.一个人可以携带武器和部分的弹药.而且因为抗联已经不再装备掷弹筒.无论是弹药还是现成的装备.都有相当大的库存.而且掷弹筒的数量.关内部队装备的量也很大.即便不用重开生产线.也足以满足关内部队换装的需要.
杨震虽说不是很同意副总指挥的意见.但是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这么一个调整方案下來.虽说各个部队的火力不如当初的挺进军.但是部队更加机动灵活.也更有利于在山区运动作战.
从眼下整个华北的态势來看.短期之内打出山区全部收复日军控制严密的平原地带.暂时还不算现实.眼下的日军虽然因为胃口撑的太大.但是在中国战场上还保持着相当数量的整编师团.在整体战略态势上.在关内战场还保持着优势.
如果此时大举对日军控制区出击.以关内的部队现有的兵力和实力即便是打胜了.恐怕也是惨胜.其残存的实力.根本就无法应对日军战略重点转移之后.随后的大举反攻.眼下先集中所有的兵力.真正控制住山区.彻底的稳固华北各个敌后根据地.就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