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姜还是老的辣(2 / 2)

加入书签

而在这种战略需求之下.副总指挥拿出的这个轻装部队的方案.更加的符合现在的实际战略需求.在山区地形之下大兵团作战.根本就难以施展.日军即便是出动一个师团.也只能以大队为建制分散活动.

同样日军在山地作战之中.其重炮与坦克的威力也是很难施展开.日军之所以在山区依旧能够保持对中国军队的优势.除了各级建制的部队作战能力.以及指挥官的战地指挥能力强于中国军队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其足够的通讯能力.缜密的作战计划.以及快速增援的能力.

而且日军山地战的能力.也远远的超过中国军队.无论是山地行军能力.还是山地作战能力.穿皮鞋的日军并不次于穿布鞋和草鞋的中国军队.无论是在山地行动的速度.还是山地穿插的能力.基本上都超过中国所有的军队.

即便是擅长山地作战的关内部队.在这一点上与日军相比也略有不足.这一点虽说说出去有些难堪.但是必须要承认.再加上日军每次出击.都有大量熟悉地形的伪军配合作战.这一点无疑增加了关内部队的弱势.

日军的武器装备中.很多也很适合山地作战.无论是掷弹筒.还是步兵炮.都是山地作战的利器.其缜密的战术.再加上凶悍的作战能力.以及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极强的配合能力.使得即便在山地作战之中.中国军队一般也很难是其对手.

即便短时间之内合围住部分日军.但只要战斗不能在短时间之内解决.在周边的日军快速增援之下.也很难彻底的消灭掉被合围的日军.反倒是自身在日军顽强的抵抗之下.因为伤亡惨重无力应对日军援军只能被迫撤退.

敌后战场的无数次反扫荡作战.装备轻便的关内部队.反倒是在山地战之中.很难与日军抗衡.除了火力上的弱势之外.主要就是差在日军山地战能力.并不弱于关内部队.即便是能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合围住部分日军.但也很难全歼.

日军的山地战能力.以及山区战场特有的特点.再加上今后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华北战场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关内部队的各级建制.既要保证足够的机动灵活性.又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集中足够的火力.面对一路或是几路的日军.

而且整个华北地区.除了晋中盆地以及冀中平原、黄淮平原之外.大部分的地区还是以山地为主.重装部队固然能在火力上全线压制日军.但是在山区以及关内大部分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很差的情况之下.很难发挥出足够的机动性.

副总指挥的这个编制.至少在两年之内还是符合未來一段时间华北战场的局面.当然也不排除随着敌情的变化.原有的计划出现意外.这个编制很是符合副总指挥.先稳定山区根据地.再向平原区渗透的想法.

至于说派遣抗联南下.至少在四三年上半年之前.杨震是不会有这个想法的.四二年一场席卷了整个华北的大旱.四三年接连天灾.整个华北地区根本就无力负担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同时东北也无力在支撑南满战场的同时.同样支撑华北战局.

正像副总指挥说的那样先稳定山区.将日伪军在根据地内部的据点和楔子彻底的拔掉.至于平原地区.先以渗透和蚕食为主.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至少要渡过眼前这场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北的天灾之后.

要是现在整个华北相当一部分地区.绝收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之下.在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一场大战下來所需的天文数字的物资.以及战火毁灭的田地.那就是不是加重百姓负担了.就是连杀民养军恐怕都难以形容了.

副总指挥的态度很明确.在这场天灾未得到根本缓解.民力还未彻底恢复之前.整个战略态势还是应以防御为主.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仗要一个个的打.不要老想着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当前华北的态势.还是主要应该以稳固各个根据地内部为主.

不管形势如何.绝对不能干出那种杀民养军的事情來.别人怎么做他管不到.但是在他的部队里面.绝对不允许这么做.部队在这个时候非但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还要想办法尽可能的减轻群众负担.并帮助群众渡过这场天灾.眼下即便部队整训完毕.发动任何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不适合的.

对于副总指挥的这个态度.虽说被顶的很尴尬.但是杨震心中暗自竖起一个大拇指.好一位一心为民的铁打汉子.不管他身上有什么缺点和问題.但就冲这一点.他杨震永远的服气.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他杨震的老首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