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中央的战略意(2 / 2)

加入书签

“民以食为天.无粮不聚兵.整个华北沒有一个稳定.可靠有保障的粮食供应基地.各个根据地对天灾与人祸的应变能力就很差.天灾咱们现在还是毫无办法.但是咱们从扩大根据地的面积方面着手.解决华北山区粮食供应的问題.”

“原本中央是准备将你调回延安.一方面参与已经开始的整风运动.另外一方面也是与你们商议一下四三年的整个战略构想.这并不是针对东北.各大区的军政一把手都要参加此次整风运动.以统一思想和认识.现在各大区的高级干部.已经开始陆续返回延安.”

“但考虑到你们现在面临的军事斗争整体态势.还是只决定调东北局部分人员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你这个东北局第二书记.兼东北军区司令员暂时不能离开岗位.在东北局部分人员调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之后.东北局的工作暂时由你主持.”

“等到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各个党政军一把手.参加完毕整风运动之后.还要來东北参观和学习.所以中央的想法还是暂时不调你回去.此次派我來东北.就是想与你们对下一步的战略调整进行商议.”

“中央的意思是.既然你们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不是南满.那么是不是改为以河北境内为主.冀中平原是河北省的精华.也是华北主要的粮棉产地.如果我们能牢固的控制冀中平原.那么各个根据地的应对天灾以及物资保障能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虽说眼前这位老总是用商量的语气.但杨震知道中央在已经详细掌握自己下一步战略意图的情况之下.提出调整战略目标的要求.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否则中央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些建议的.

沉思了一下之后.杨震让人拿來一副河北地图.以及航拍的天津、北平周边日军防御工事照片.看着面前的这位军委参谋长道:“老总.眼下将战略目标转向冀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拿下冀中的好处很多.这不仅仅是为华北各个战略根据地.尤其是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区.取得一个稳固的粮食、兵员、物资补充基地这么简单的问題.更是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可以彻底连成一片.极大的加深华北我军的纵深态势.”

“但拿下冀中有很大好处的同时.困难也相应的同样很大.第一.冀中平原为四战之地.而保大地区又向來为河北一省的精华所在.整个冀中平原北靠平津、南临沧石路.位于平汉与津浦铁路之间.交通发达、水网纵横.”

“一旦我军进入冀中平原.不单单是与日军争夺华北粮食主产区的问題.还等于切断了日军在整个中国战场上的大动脉津浦铁路.日军战略机动能差.无论是兵力调动.还是物资运输.都主要依靠铁路进行.”

“切断津浦铁路.就等于将日中国派遣军南北两大战略集团拦腰切断.除非是日军想要彻底的放弃中国战场.否则这势必是日军绝对无法接受的.一旦津浦铁路面临威胁.日军绝对会抽调南方日军全力回援.以保障这个大动脉的畅通与安全.”

“在加上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所属.眼下正在抓紧时间补充的日军.我们可以说是在与整个日本中国派遣军主力作战.在还要面对关东军的情况之下.这个压力对于我军來说.能不能承担的起.这个结果很难说.”

“眼下日本本土已经出现缺粮的情况.其整个中国派遣军不仅要以战养战的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要每年向本土提供大批的粮食.作为华北最大的粮食产地.以及整个华北的粮仓.冀中平原也同样是日军绝对要重点争夺的地区.”

“吉林的丢失.眼下仅仅控制南满的关东军.已经很难在为关内日军提供粮食.华北日军只能自给自足.冀中平原被称之为华北的乌克兰.那么对于我军和日军來说同样重要.失去了冀中平原.华北日军就要饿肚子.我军要争夺冀中.日军势必会全力的反扑.”

“尽管日军在南方的主力.是部署在武汉的十一军.但整个武汉周围的重庆方面六、九、五三个战区.除了美援能够迅速到位.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补充大量的重装备之外.否则眼下基本上已经是丧失了主动进攻能力.”

“否则日军也不会以一个十一军的兵力.就能够牵制住占重庆方面精锐一半的这三个战区.并始终在保持着攻势.即便日军转攻为守.但只要控制住武汉、岳阳、宜昌三个要点.依旧可以保持对重庆方面的军事压力.特别是宜昌.更是让其如鲠在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