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做好伤亡十几万的准备(2 / 2)

加入书签

“但老总.河北虽说海岸线不长.但是却有着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而且这座港口因为交通的原因.其辐射周边的能力极强.如果我们要拿下冀中.就势必要拿下整个河北.不拿下平津.我们就很难摆脱腹背受敌的态势.”

“而且只要天津在日军手中.那么我就要在整个作战期间.防备着日军从我们背后**们一刀.南下我并不担心.但是冀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场战役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我们与日军整体实力对比还相差甚远的现在.远未到与日军可以进行决战的时候.”

“最关键的是.我不认为我们应该为美英背这个沉重的压力.老总.天灾不是持续的.只要我们咬着牙渡过这个难关.我想未來会好起來的.我们的决心下的时候.尤其是打这种倾巢出动的战役一定要慎重.”

“如果可以.我想我们暂时不要和他们硬碰硬.还是采取挤压的办法.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为依靠.不断的派出小股兵力重新向冀中平原渗透.同时我们调往晋察冀一部分装甲集群.给他们不定时的來一场平原穿插掏心战术.”

“对于冀中平原的争夺战.我想还是采取挤压和蚕食的办法.利用日军战线延伸过长.无法保持足够的兵力.对乡村控制薄弱.利用温水煮青蛙的战术.一点点的蚕食并将其挤出冀中平原地带.”

“其实如果不是顾虑日军可能会调动的后续兵员.以及抽调南方日军回援华北.而我军持续作战能力不足.后继乏力的情况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其实以我的想法.在冀中平原这种平原地形作战.倒是很符合我的意图.”

“平原地形之下作战.很有利于发挥我军目前正在全力建设的装甲兵优势.集中大量的坦克集群.在冀中平原上打一场坦克突破战.利用装甲集群的优势.以及日军反坦克火力薄弱的固有弱点.将冀中平原变成日军的绞肉机.”

“但是我军持续作战能力弱.战略补给能力差的缺点.却限制了我军的作战半径.去年的会战结果.对于我们來说是一个警醒.在我军缺乏有效的战略补给能力之下.这战役该怎么打.对于我们來说是一个新的课題.”

“老总.我明白中央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从整体上的战略要求出发的.尽管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对于中央的通盘考虑.我杨震是坚决支持的.只要中央下命令.我保证坚决的服从.但是中央要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此战对我军有生力量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这场战役该怎么打.我们需要坐下來仔细研究才行.毕竟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前狼后虎.在东北局面沒有彻底的稳定之前.我们不可能在华北投入太多的力量.”

“如果中央坚持要打.我提出三点希望.一.希望能够在华北部队完成整训.以及换装之后在打.并立即着手对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实施整训和整训.以便做好第二梯队的准备.”

“第二.希望中央能够提前调整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兵役政策.对青壮年做好动员.以及完成基础的军事训练.组建第三线的预备梯队.以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随时的快速补充进部队.保持参战部队的元气.”

“我说的这些预备兵员.并不是根据地的那些民兵.而是完成新兵全部基础的训练的后备兵员.老总.这并不是我讨价换价.我们如果想要收复冀中.就是必要在华北与日军打一场决战.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我们现在就深入冀中平原.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空前规模的血战.不管是抗联.还是华北各个根据地.要准备好付出十几万的伤亡代价.如果沒有及时、可靠的补充兵员.我们很难保证持续的作战能力.即便拿下了冀中.那么在日军后续部队的反扑之下.也很难站住脚.”

“各个根据地.至少要准备十万可以随时补充进部队的后备兵员.一旦前方部队伤亡过大.可以随时将这些后备兵员补充进部队.至少可以替换需要升级、拉走的地方武装.做好根据地的内防御.”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各个根据地战前要完成储备保证三到五个月的粮食.我军的战略运输手段有限.一旦在华北全线展开.那么有限的后勤力量.势必要以弹药和油料为主.”

“粮食的问題.只能靠华北各个根据地解决.虽然全部都依靠华北解决.有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希望华北至少也能够提供一部分的补充.以缓解我们后勤方面的压力.保证前方作战弹药.以及其他物资的供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