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战略(2 / 2)
在杨震抵达延安的第一天夜里.便带着新四军來延安开会的几个军事干部.在杨震的住处直到谈了大半夜才回去休息.带着妻子一同返回延安的军长.还埋怨杨震结婚为什么不通知他们.
不过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杨震却是不得不考虑到现实.在见到分别不过几个月.已经回到各自根据地主持工作的原挺进军两位老帅之后.杨震也吓了一跳.在东北时候两位老帅好不容易养的结实一些身体.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又变得异常消瘦.明显都处在营养不良的状态.
在与几位老帅谈过之后.杨震才发现随着四二年大旱引发的后续影响出现.四三年情况依旧不乐观的影响.无论是晋察冀.还是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缺粮的情况.已经是相当的严重.本就贫瘠、物产不丰的太行山和五台山区.在灾荒时期日子更加的难过.
自去年入冬以來.在四二年大旱灾之中勉强还说的过去的晋东南地区.降雪量持续的大幅度减少.甚至有的地区.整个冬季滴水未下.在四二年逃过一劫的晋东南地区.今年的春旱已经初步暴露出來.冀南和冀鲁豫形势.更加的雪上加霜.
晋察冀军区四一年大扫荡带來的破坏.尚未完全恢复.四二年的旱灾虽说沒有像河南那么严重.但是四二年的收成也相当的不乐观.而且冀西地区、平西地区.今年也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春旱.
面对着华北根据地严峻的局面.杨震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來.他总算明白了为何中央要在这个时候.想要收复四一年日军大扫荡之后.已经被日军彻底占领的冀中区.失去了冀中这块粮食供应基地.华北各个根据地.尤其是晋察冀的日子很不好过.
中央又何尝不知道这一仗打下來.恐怕要伤筋动骨.但是华北各个根据地出现的局面.让中央也只能下定决心打这一仗.彻底的缓解华北各个根据地粮食问題.此次召集各大战略区负责人來延安开会.除了参与整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动员各大战略区协同参战.争取彻底解决华北两大根据地粮荒的问題.
不过中央的意图还是暂时不想攻占平津.毕竟这种大城市攻坚战.对于军内來说经验还是为零.中央认为直接发起对平津的攻击.会牵制大量的部队在坚城之下.并不利于采取运动歼敌的战略.
主席的意思还是孤立平津、收复冀中.缓解华北敌后根据地出现的粮荒.以争取早日恢复元气.同时利用此战向国内某些方面表明一些态度.以缓解在共产国际解散之后.国内可能会出现的巨大政治压力.
在与主席几经商议.并与各大战略区的老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之后.杨震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按照中央的意图打这一战.但四三年上半年.这场战役已经來不及准备.而且还远未完成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抗联.此时也无法投入太多的兵力.
经过研究.中央还是决定此次华北作战以抗联为主.晋察冀、晋冀鲁豫以及山东军区配合作战.按照中央与抗联的分工.晋察冀军区在四三年上半年.负责派人返回冀中分散活动.发动群众并收集敌情.整训留守在冀中坚持的部队.
并调派得力干部.返回冀中区恢复情报系统.为下一步会战的展开做好准备工作.在这件事情上.以晋察冀军区为主.同时晋冀鲁豫军区则派出冀鲁豫军区、冀南军区部队.向津浦路、平汉路沿线展开.
山东军区则以鲁中军区、鲁南军区主力.沿津浦铁路南段展开.对津浦铁路山东段以及苏鲁交界处实施密切的监视.一旦战役打响.对津浦铁路实施大规模的破袭战.新四军各部.则对整个华中、华东日军实施密切的监视.
而抗联在四三年上半年.则负责向晋察冀平西、北岳区.秘密的囤积弹药和物资.并完成最后的整训工作.准备于四三年下半年秋收之后配合晋察冀军区.以及晋冀鲁豫军区的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一部.对冀中平原地区发起收复作战.
在战略方针方面计划制定的是相当的快.但是在具体战术运用上.却始终定不下來.开成了拉磨一样的态势.无他各方面的分歧意见.还是相当的大.尤其是在兵力和装备的投入上.以及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中央的下一步战略要求.杨震的态度很明确.为了减少伤亡以及加快战役的进程.为准备反击日军后续兵力争取时间.还是要尽可能多的调集坦克和重炮部队参战.以抢在日军援军抵达之前大致完成作战任务.
在会战研究阶段.杨震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題.那就是抗联自东北南下入关的部队.在全面展开之前的保密问題.尤其是大量南下的装甲、重炮部队.以及大量的辎重安全以及保密的问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