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们的力量很充足(1 / 2)

加入书签

在杨震看來.为了保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以及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全面的突破.抗联部队进关的行动.还是要尽可能的进行保密.佯动是必须要有的.但是主力进关的行动还是要尽可能的保密到最后.

所有的部队集结地.物资储备地.都要严格的保密.这无疑对华北几大根据地.尤其是抗联南下部队主要集结地晋察冀军区來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千军万马行动.这动静小不了.日本人也不是瞎子和傻子.他们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

杨震的初步想法.还是在东北同时发起佯攻.牵制关东军主力无法南下.集中装甲骑兵机械化集群.以津浦路为目标.采取向心突击的战术.利用坦克和机械化集群的快速突击能力.尽快的在短时间之内打垮冀中平原的日军.

但大量装甲部队南下.很难做到严格的保密.尤其是此次在北宁铁路还在日军手中.以及部队途中要经过大量山地.可供选择的行军路线有限的情况之下.装甲部队大举南下.几乎全部需要机械化行军.无法依赖铁路输送.这给保密工作.带來了相当大的考验.

而装甲兵和重炮部队的行踪能不能掩藏住.对于能不能达成此次会战目标.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提.所以军委会议开了好几天.虽说战略方针制定了下來.但是战术上的问題.却始终定不下來.

杨震提出來的要求.对于在座的几位老帅來说.都是有些强人所难了.坦克那玩意不是一个人.挖个洞就能藏起來.也可以专门挑选山地.避开有人居住的村庄.进行夜间行军以隐蔽踪迹.

一支坦克部队行军.掀起的烟尘就遮天蔽日老远就能发现.履带压迫地面引起的震动山崩一样.关键的问題是坦克和汽车、重炮的行军.无法脱离公路.就注定可供选择的行军路线有限.

这么庞大的一支装甲集群.长时间的隐蔽待机以及调动而不被敌军发现.在几乎所有的人看來.都是一个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更何况还有大批的汽车、重炮.都要隐蔽.同时还要为这些装备的通行.加固根据地内的桥梁、拓宽公路.这么大的行动完全隐蔽下來.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二年会战之中.杨继财指挥一个轻型装甲集群迂回太原.途径所有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桥梁和道路.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晋北战役期间.整个晋北地区的桥梁.也在抗联机械化部队的运动之中损毁严重.

战役结束之后.晋绥军区为了维修这些桥梁.很是花费了一些时间.那还只是一支轻型的装甲集群.要是按照杨震的说法.几乎所有通过的地段.桥梁都要进行大量的加固.而且必要的道路.也需要拓宽.

这么大的行动.一点不被日军察觉真的是很困难.但几位老帅也都清楚.一旦被日军事先察觉.那么以日军一贯的反应速度來说.战役打响之后的进展恐怕要异常的吃力.日军不是豆腐.一旦被合围就会出现崩溃的可能.出奇制胜.才是速战速决的最佳手段.

但沒有了这些坦克和重炮参战.以日军的战斗力和装备.在冀中平原这样地带作战.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付出的代价也会相当的惨重.也会严重的影响到部队后续作战能力.两方面的取舍.让各个战略区的一方诸侯都很是为难.

杨震提出抗联将抗联目前配备的两个装甲师.全部调集南下参加冀中平原争夺战.同时在调集一个装甲旅.外加两个骑兵旅参战.重炮部队序列之中.除了将此次新组建的六个德制一五零榴弹炮团.全部都南下之外.在调集一部分的火箭炮兵参战.

按照杨震提出的参战兵力.仅仅坦克的数量就达到了近千辆.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达到一百四十四门.再加上大量的卡车、半履带车、重炮牵引车.投入的重装备数量.堪称国内战争第一次.

对于杨震提出投入的兵力数量.刚开始很多人都不满意.先不说这么大规模的部队怎么隐蔽的问題.单单就是这么多的机械化装备所需的物资.就是华北各个根据地难以满足的.别说汽油等物资.就是粮食也是各个根据地倾家荡产也拿不出來的.

而且这么大规模的调动.无益于提前告诉人家自己要向冀中平原动手.这么大规模的坦克部队南下作战.除了平原地带.总不可能是向着西部山区吧.所以对于杨震要调集这么大一批装甲部队参战.所有参加会议的老帅都清一色的反对.

无论从哪一点考虑.这么大的一批装甲部队参战.都是不可取的.在几位老帅看來.调集四五百辆坦克参战.已经是可以承受的极限了.也足够满足此次会战需要.再多.是真的沒有办法供应和隐蔽了.

面对着除了挺进军的两位老帅之外.大部分人的反对态度.杨震只能耐心的说到:“我也知道.这么大一批的部队.别说隐蔽了.就是每天的车辆油料消耗.以及人吃马嚼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