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们的力量很充足(2 / 2)

加入书签

“但是几位老总.此战之中我们不仅面对的是单纯一个华北方面军.还有日军随时可以通过津浦铁路从华中、华东.甚至通过海路从华南调集的援军.这样一來.我军几乎是与整个侵华日军主力在作战.”

“日军的战斗力.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我们单纯的依靠步兵.以及部分的炮兵与日军争夺.一场会战下來伤亡数字大家可想而知.一个兵员从新兵入营.到形成战斗力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训练时间.”

“到时候一旦一线作战部队损失过大.后继兵力补充不及时.或是战斗力不强.面对着蜂拥而至的日军增援部队.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打下來的冀中平原.又怎么能够守住.既然已经决心下大力气争夺冀中.那么我们这个关口就必须要咬牙坚持下來.”

“我还是那个看法.装备打掉了.我们随时可以在补充.但是人要是拼光了.有再多的装备又能怎么样.各部队现在的骨干部队.都是经历了四一年反扫荡.四二年察哈尔、晋北血战保留下來的老骨头.这些人一旦要是拼光了.那才是对我军最致命的损失.”

“而且冀中地区为平原地形.本身就有利于集中坦克集群.进行大规模的穿插作战.我们也可以利用此次作战.锻炼一下我军在平原地区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的能力.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一支部队要想在战火之中真正的成长和锻炼起來.不下本钱是不行的.”

“最关键的是.集中大量的装甲集群采取向心突击的战术.可以利用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能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这样.我们尽可能的节省战役的发起时间.同时可以节省下部分的部队.应对日军后续的反击作战.”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南下作战.抗联调动了这么多的装甲部队参战.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装备打光了我们还可以想办法自己制造或是寻找外援.但是老底子、老骨头要是打光了.再想重建就难了.”

杨震的这番话音落下.包括主持会议的主席在内都沉默不语.杨震话中的道理.他们不是不明白.作为军事大家.这个道理几位老帅还是都懂得的.但一下子投入这么大规模的部队.这后续的压力却是让几位老帅很为难.毕竟战争打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事情.

会场上沉默良久.主席却是突然道:“既然杨震同志.连血本都拿了出來.那我们也就沒有什么好后怕的了.这样.我看就按照杨震同志的想法办.不仅仅要从东北抽调.驻陕甘宁的那个装甲旅也拉上去.”

说到这里.主席转过头对杨震道:“你们不能将所有的装甲兵都拉到华北來.东北现在是我们未來的希望.我们在南边一动作.关东军在南满势必要配合的.我看这样.除了陕甘宁边区的一个旅.你们那边再抽调出一个师.外加一个旅就足够了.”

对于主席的想法.杨震笑了笑道:“主席.您就放心吧.调过來两个装甲师.外加一个装甲旅.我们在东北留守的装甲兵还有五个旅.外加部分的独立坦克团.数量足够给关东军再打一场穿心仗的.”

“随着大庆油田的开采.以及炼油厂的投产.我们除了航空燃油之外.各种机械化装备所需的油料.基本上现在已经可以自给自足.条件的改变.已经允许我们一次性的投入大批量的机械化装备作战.至少油料方面.我们不用在担心被掐脖子了.”

“从世界战局的变化來看.如果沒有发生太大变化的话.在今年上半年美国人会出一些血本.美国方面已经答应.在今年的上半年在给我们五百辆m三轻型坦克.一百五十辆m三中型坦克.”

“虽然其中的m三中型坦克.我们已经与苏联方面交换了一批战斗机.暂时无法为我们所用.但是剩下的m三轻型坦克.对付日军的坦克和步兵已经是足够了.三七毫米火炮.对付日军的野战工事也足够.”

“利用这批坦克.我们可以将原來的缺口补足.英国人也答应在提供一批马尔蒂达二型步兵坦克.以及一批十字军坦克.我们自己的t三四坦克.也完全解决了生产上的困难.去年年底.已经开始陆续投产.尽管月产量只有几十辆.但是也算是解决了一部分.”

“再加上随着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转交过來的大批德制坦克的到位.我们手中的装甲力量还是很充足的.唯一的弱点.就是德制坦克我们不能全部投入一线.还要保留一部分.作为零部件使用.”

“只是此次考虑到此次会战的规模和时间.原计划给关内各个部队训练和装备的坦克部队.也只能暂时延后了.为了保证在东北和华北两大战场同时保证足够的数量.我们只能先将原來的架子部队充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