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郭炳勋的思路(2 / 2)
郭炳勋认为以目前晋绥军区主力.加上太岳军区、太行军区一部.以及晋察冀军区一部配合之下.在日军山西第一军力量有限的情况之下.完成牵制第一军无法东调的任务还是可以的.
而在冀南.则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以及山东军区一部.对冀南日军发起攻势.并沿冀南一线展开.阻击豫北日军增援.抗联目前驻晋北的两个师.暂时不归还建制.就地配合晋察冀军区出冀西.向北平方向攻击前进.
按照郭炳旭的这个计划.调动和投入的兵力和装备.要超过杨震的预期.除了杨震预定投入的两个装甲师.两个装甲旅之外.至少还要加上两到三个坦克独立团.以保证对平津一线日军的作战.
郭炳勋的战役策划的重点歼灭战场是在平津一线.而主要的目标冀中平原则采取了合围、分割为主.以两个装甲师配属骑兵机械化集群.采取两翼钳形攻势.正面快速穿插的办法.彻底打乱日军部署在冀中的兵力.
这个战术是相当于大环套小环.以平津地区为底边.以滹沱河一线为合围圈的底线.采取两翼齐飞.中间快速突破.将日军分割为两个不同战场上的围歼.郭炳勋将抗联兵力投入的重点放在了冀中平原上.将西线侧翼的掩护交给了华北几大战略区.
在他的这个计划之中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甚至晋绥部队全部调动起來.这个大手笔让军委和几大战略区的参谋长.明显感觉到胃口有些过大.甚至有些吃不消的感觉.按照郭炳勋的这个计划.投入的兵力几乎可以说是几个大区倾巢出动.
但几经考虑.杨震还是同意了郭炳勋的大致作战计划.不过杨震再三提醒郭炳勋.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对热河以及西满地区的防务.一定要做好详尽的准备.对平津之敌.也要尽可能的考虑的全面一些.
在失去察南.北平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前线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将在河北境内的防线.全部缩回北平至天津一线.冀东的防务.已经被全部移交给了关东军.冀东与热河近在咫尺.如果关东军配合作战.那么衔接东北和华北两大战略区之间的热河肯定会首当其冲.
同时日军在北平与天津之间.从居庸关经顺义、平谷、蓟县、玉田、丰润一线.构筑了人大量的防备工事.并在纵深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仅仅在北平周围.就驻扎了新编成的六十三师团.重新编成的独立混成第八、第九旅团.
在纵深的武清、香河、宝坻一线.驻扎了重新组建的步兵第二十七师团.在涿县、涞源、保定部署了重新组建的一一零师团.以及重新组建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并从华东战场调來了十七师团.以及重新编组的四十八师团就部署在冀中平原.
四二年的会战结束之后.日军明显加强了平津衔接部的兵力部署.同时针对抗联的坦克攻势.也着手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并增加了在冀西与晋北交界处的阜平、涞源.这两个在晋察冀根据地纵深据点的兵力部署.
不算山西的第一军.日军在整个河北战场.部署了五个步兵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形成了大纵深的梯形配置.杨震一再叮嘱郭炳勋.对西集群的侧翼一定要保证好.同时在部队全线展开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好保密工作.并制定好详细的补给路线.
在敲定大致的作战方案之后.杨震急匆匆的赶回了东北.郭炳勋则继续留在延安.敲定最终的详细作战计划.他则返回东北着手进行准备.加快兵力编制的标配.选择进关的部队.囤积油料与弹药.尤其是炮弹的生产.
在杨震返回之后.抗联就开始向关内调运物资.面对着灾荒的关内.调拨的物资不仅仅是油料和弹药.还有粮食等战略物资.不仅仅是抗联部队所需的物资.还有调拨给关内部队的七九子弹等弹药.
现在已经改为装备部的原來军工部.以及后勤部的几位负责人.被他逼的团团转.后勤部调拨物资.装备部几位负责人则亲自坐镇兵工厂.催促加快弹药的生产.同时加快对德制与英制坦克改装的速度.重点就是各种炮弹.以及坦克高爆榴弹的生产.
按照杨震的计划.所有使用短管七十五毫米榴弹炮的德制四号坦克.全部换装为苏式七十六毫米坦克炮.英制的玛蒂尔达二、丘吉尔坦克.也换装为苏式坦克炮.英制的十字军巡洋坦克.则换装为苏式四十五毫米坦克炮.
这样下來在淘汰了所有德制轻型坦克之后.抗联的坦克炮集中在美制三十七.苏制四十五、七十六.德制五十毫米相对单一的口径.至于英制的四十毫米坦克炮.则全部都被淘汰.尽管费了一番手脚.但是也尽可能的减少坦克炮的口径.保证弹药口径的统一.减少后勤方面出现混乱的可能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