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郭炳勋的思路(1 / 2)

加入书签

虽说杨震不太想接受这个指挥权.但是主席虽然沒有明说.但是态度很明显.还是坚持让他负责指挥主要的作战.对于他成立总前委的想法.中央一直沒有给予任何的答复.中央既然沒有给予答复.那么杨震就必须要做好提前的准备.

而此次会战恐怕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区的主力.也要全力以赴.山东军区一部.甚至是主力.也都要参加进來.所以杨震在作战计划的制定上.还是相当慎重的.甚至推迟了返回东北的时间.

如果搞不好所有参战部队.都要大伤元气的.杨震认为事先多考虑一些应变措施.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多考虑一些战局可能会存在的变化.才能更稳靠一些.尤其是为了隐蔽战役企图.攻击发起正面选择余地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之下.

杨震的态度是正奇结合.以向心突击为主.在突击的时候多运用装甲部队.在后续防御日军反扑的时候.还是以运动防御战为主.以地空火力配属装甲部队.实施快速的穿插.正确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冀中平原地区的日军.

杨震的这些思路.对于郭炳勋來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关内几个大战略区的参谋长來说.还是明显有些不太适应.四二年的会战经过.对于这几个参谋长來说.抗联打的实在是有些过于让人惊心动魄.

如今杨震还是要采取这个思路.不想老老实实的正面突破.而是采取两翼突破.钳形对攻的战术.对于几个参谋长來说.都是感觉到压力很大.这么大纵深的穿插作战.关内各个部队还是第一次面对.

不过对于计划的主要制定者郭炳勋來说.单纯从两翼发起钳形攻势.却并非他的第一选择.在郭炳勋看來.如果一次合围的日军数量过多.无疑将会拖延战斗的进程.单纯的依靠两翼穿插.很容易将网眼张的过大.

而且单纯的组织两翼穿插.在选择进攻地点來说.也是相当的困难.在冀东与平津地带还控制在日军手中.正太铁路沿线也在日军手中.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区之间.还有日军存在.并未直接打通地面联络的情况之下.进攻的出发地域可供选择的并不多.

这一点上他的认识.与杨震并沒有什么不同.所以郭炳勋认为除了以两翼的钳形攻势之外.还应该集中一部兵力分割平津之间的联系.并集中装甲机械化集群.由正面向南突击.同时以一部兵力分割北平与天津之敌的联系.对北平城进行合围.

并根据整个战局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夺取天津.以切断日军从本土以及其他战略区增援的路线.同时孤立北平城内的日军.逼迫他们出城决战.北平控制在日军手中.郭炳勋还是很不放心的.

这在郭炳勋看來.不仅会有大量的兵力被牵制在平津城下.同时还对补给路线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城内到处都是凝聚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精华的北平.如果像新京那样彻底的打烂.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北平城如果在战役结束之前.还控制在日军手中.这对战后对冀中平原的控制.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切断平津铁路以及两地之间的联系.逼迫北平城内的日军自己出城决战.这无疑是一个保存古城的最好办法.

所以郭炳勋的意思是以两个装甲师.各加强部分摩托化步兵一部与一个骑兵旅组成东西两个快速集群.从热河与察南地区分别采取快速突击的办法.以北平为三角形攻势的定点.以一个快速集群强行越过平津之间.沿着津浦路向南穿插.

以一个快速集群出察南.沿着太行山与平汉线之间强行向南穿插.至正定兵分两路.一部继续向南攻击.夺取石门钳制冀南以及豫北的日军.主力则向东攻击前进.两军强攻汇合点.则选择滹沱河北岸的河间.

郭炳勋建议目前抗联驻晋北的两个师.暂时不要调回东北.配合从陕北调回的装甲与骑兵各一个旅.利用m三轻型坦克越野能力和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出倒马关直插保定.从日军二线部署侧翼横插一刀.将日军整个防御纵深拦腰切断.

在冀西战场.晋察冀军区的主力.则采取拔点战术.牵制冀西日军部队.并分散日军驻北平周围兵力的注意力.保证正面抗联的突破取得成功.并在抗联全线突破之后.保证西集群的侧翼安全.以及以不少于两个旅的兵力配合南下.配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战役结束之前阻击日军的增援.

在山西战场.晋察冀军区以部分兵力.配合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之太行军区.太岳军区主力负责封闭正太线、同蒲线.牵制日军驻山西的第一军.郭炳勋不建议在山西战场采取大规模的攻势.只采取挤压和牵制战术为好.

只要拿下冀中平原.抢占保定与石门.就可以将第一军封闭在山西战场.后路一旦被切断.那么山西日军要么主动撤离.要么则困守山西战场无可奈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