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诱饵(2 / 2)
自山西大部沦陷后.他曾经辉煌一时的晋绥军.就成了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失去了主要的地盘.仅剩下晋西南一隅的晋绥军.轻武器与弹药虽说依靠太原沦陷之前.抢运出來的一批机器和原料.暂时勉强还能自持一部分分.
但失去了主要地盘.以及曾经为国内第一大兵工厂的太原兵工厂.兵员与经费以及主要弹药补充.都只能依靠不是很靠谱的重庆.重庆虽说沒有像沒后台的杂牌军那样.卡的厉害.但也是时断时续.从來就沒有满足过需求.
最关键的是人家爱给不给.不给也干瞪眼沒招.几次大战之后损失惨重的晋绥军.始终无法恢复元气.原來国内数一数二的炮兵.也因为失去了充足的炮弹补给.大部分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一提起來兵员和装备的补充.这位山西王就一肚子火气.此次会战重庆答应的装备.只运到了一半多一点.其中答应的部分美械全无.都是意大利货.弹药补充的数量.只给了答应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则是一拖再拖.至于新兵的补充.到现在也沒有看到影子.
眼下第八战区的两个中央军精锐已经入晋.一个军已经进驻风陵渡黄河沿线对面.但却在进驻晋西南二战区的防区后.迟迟不采取任何的行动.重庆的这种做法.让这位老谋深算的前山西王很是提防.
中央军开进自己唯一的地盘晋西南.还摆出这么一个态势.这是作战來的.还是督战來的.眼下自己的晋绥军实力大损.再加上被重庆分化瓦解的厉害.要是中央军对自己下手.自己可是全无还手之力.
日军这个时候提出不战而退的建议.无疑很是趁他的心.如果日军撤离.将其原有的防区交给自己.那么自己也有借口.阻止中央军后续部队入晋.山西是第二战区的地盘.既然战役沒有打起來.那么八战区的中央军.自然也就沒有借口赖在二战区地盘上不走了.
但是让他在眼下山西战场.除了运城周边之外.已经打成一锅粥的情况之下.去派兵深入晋东南的长治.以及晋南还有晋北.去护送日军撤离.让原本想要趁着眼下山西战场态势.浑水摸鱼、坐收渔利的他.却是相当的不情愿与慎重.
眼下整个山西战场的态势是.日军在山西各个据点周边.以及各条铁路线两侧.正在与八路军激战.日军在山西战场的兵力.被已经换装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分割的七零八落.这个时候去与日军配合作战.无疑是一个捅马蜂窝的举措.
不仅共军不会放过自己.也会给重庆找到一个解决自己的借口.重庆那位最高当局.他眼中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日军和共军.还有自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要是八战区入晋的中央军.以汉奸的名义收拾自己.眼下缺兵少将的晋绥军.可沒有多少还手的余地.
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时候与共军发生冲突.就算装备最精良的东北共军.被缠在冀中战场而无法西调.单单山西境内.装备同样堪称精良的共军.过去在他们装备差、缺枪少弹的时候.自己的晋绥军就不是对手.现在人家已经换装.恐怕自己更不是对手.
要是自己和共军搞的两败俱伤.到时候翻脸就像翻书一样快的日本人违约.自己又能拿他们如何.自己到时候不仅实力受损.给方方面面将手彻底伸进山西仅剩地盘的机会.而且还落得一个搞摩擦.配合日军作战当汉奸的名声.
这位当铺少东家出身的山西王.一顿算盘珠子拨拉下來.觉得如果答应日军的条件.恐怕自己会得不偿失.所以他明确的拒绝了协助第一军撤离的要求.只是答应如果第一军撤离山西.他的二战区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浑水摸鱼.很明显.他并不想趟这个浑水.
不仅拒绝了第一军的要求.还以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命令八战区入晋的中央军.立即对运城之敌展开攻击.而自己则抽调了两个军.利用山西战场眼下已经打成了一锅粥的态势.不断的向南同蒲铁路试探.
但他又给自己的那两个心腹军长下令.一旦日军进行阻击.决不可轻易的与敌军作战.一切以保存晋绥军的元气为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尽可能的不要与山西共军发生冲突.决不可引火烧身.中央军要用.但是更要防.
他现在更想的是.该怎么样利用眼下山西战场的态势.包括中央军加入之后的局势.自己可以趁机渔翁得利.对于他來说.山西的日军、共军.外加入晋的中央军.谁最终取得胜利都不要紧.但这么大的战役打下來.其势必会來一个三败俱伤.自己正好可以借机恢复地盘.补充一定的实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