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不做偏安小朝廷(2 / 2)
他们从来不要求别人要如何如何,要如何舍己为公毫不利人,他们只要求他们自己,兢兢业业的、默默无闻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那些整天里训导别人要如何如何的伪儒们,他们之所以对别人这样的教导,无非是想让别人更加无怨无悔的牺牲,以让他们霸占或掳掠人家的钱财利益的时候,更心安理得一些吧。
这样欺世盗名的勾当,试问,就算他们能一时蒙蔽得了世人,又岂能一直的让世人不知?
口口声声的指责别人爱计较,格局小、心胸不够大,无非就是想让人家被他们坑了之后还不要坑声,还要继续维护他们假大空的名声,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勇气和脸皮?
闲话少说了。
所以,正因为范氏子孙有这种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且,准确地说,宋代还欠范家人一些公道的,所以,范子轩如今说的话,但凡是还承认自己是宋朝的士大夫或者说读书人的,就不得不听。
“一个女婿半个儿,这个民间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你们两个没有不知道的道理。不管别人怎么说,先救回官家才是正经。咱们大宋朝,不能亡于这群该死的胡人手中。”范子轩已经年近七旬了,头发胡子都已经花白了,哪怕时过了半个多月,此时也是气得胡子乱颤地说道。
瞧着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奔波了几百里地,就为了告诉杨司锋:“你是对的,你去干吧,老夫支持你。”
杨司锋都有些心疼这个老人了。
年近七旬的老人,在这个年代里绝对是凤毛麟角了,他这个年纪,不应该是在颐养天年么,可为了一腔执念,更为了告诉世人,他范家,仍将牢牢的站在保护大宋朝的队伍当中。范子轩以自己蹒跚的脚步告诉杨司锋也告诉世人,他范家有资格告诉世人说,这才是宋朝应该有的文人风骨,士大夫的节操。
“范老,你的心意我已经领了,您人家旅途也劳累了,先休息一下吧,晚生自然有主张的。已经去信告诉杨王了,他应该已经在前来此地的路上。”杨司锋劝慰范子轩道。
“那就好,就知道你小子早有计议了,”范子轩听了,赞许了点了点头,“这样就好,好歹也是官家的子孙,只要这小子有这担当,咱们大宋就不算亡。小子你放心,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呢,没有那么娇贵的。既然杨王已经到路上来了,那老夫真的可以去休息去了。”
第二天,赵楷就快马赶到了河口,杨司锋还吓了一跳。
直到看到赵楷几乎上从马背上滚下来,还有气无力的说道:“妹夫,我的腿都快麻破了,快扶我下来。”
然后软软的倒在杨司锋的身上时,杨司锋瞧着这家伙血肉模糊的大腿时,这才知道,这家伙真的是拼了命赶过来的啊。
可范子轩不管这些,赵楷才上了些药,肯定伤口还没有愈合,这老夫子就找到赵楷道:“杨王既为官家子孙,如今官家生死下落不明,还请王爷以大局为重,早登大宝,即位为帝的为好。”
赵楷目前还有些晕晕乎乎的呢,一听范子轩这话,当即就吓了一跳道:“范老怎么能这样说,如今父皇和兄弟姐妹们生死不明,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登基为帝?这简直是禽兽都不如啊。”
“是啊,我也同意杨王的意见,”杨司锋也当即表态道,“我们如今最大的任务就是,号召全天下的义士勤王,一定要救回官家回来,这个时候,登不登基的,不是最重要的事吧,若是我们只做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那我们真的就可能都救不回官家和众兄弟姐妹们了。”
杨司锋说的这可是大实话,没想到,范子轩立即就不乐意了。
“你们知道个屁,”范老的口水径直喷到了杨司锋的脸上道,“这个时候如果杨王赵楷不站出来高声疾呼,试问这天底下的义士们,将听谁的是好?若是没有这个大义名份,你是不是也想我大宋象隋朝末年一样,到处是硝烟和义军,试问,这样将置天下百姓于何顾?”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