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不做偏安小朝廷(1 / 2)

加入书签

范仲淹不只是宋朝文人的标杆,更是后世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楷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并不只是说说而己的,而完他是身体力行的。

不只是他自己用自己的和天践行了这句话,更是让他的子孙后代都在严格的遵守这条祖训。

要不然,以杨司锋所知道的,范氏子孙,就不会800年长盛不衰,哪怕时过了八百年,范氏子孙仍受到世人的尊重和追崇了。

据说,连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因为某臣子直言顶撞他,让他都判处了秋后处决人家了,可一听说人家是范氏的子孙后,也立即改了判决,并且免人家五次不死。

仅仅因为他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孙而己,就能让固执且任性的朱元璋改变决定,可见得范仲淹的人格魅力该有多大!

在杨司锋看来,范仲淹及其子孙们最让人由然可敬的一点,不在于他们说了什么,而是,他们是用他们自己的言行甚至生命,在践行范仲淹的那句话的。

范氏子孙们最让人肃然起敬的,不是他们反复的向世人强调,你们要大度,你们要大义灭亲,你们要舍己为公,你们要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们从来不向别人这样强调,而是用他们自己的言行来践行这句诺言,这就不由得不让世人肃然起敬了。

因为,只要自己在严格践行的言语,它才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那些说出来只是为了让别人去执行,自己却在公然践踏的言语,呵呵,怕只是无耻的道德绑架而己。老百姓又不傻,怎么可能会一再的被他们欺骗,信了他们的鬼话?

两个小小的故事,可以见得范促淹的人格操守和严格自律。而且,它表现得如此自然,根本无须任何的矫揉造作,这就更让人肃然起敬了。

几件很小的事情,可以让人对范仲淹的人品肃然起敬。

一件是,某风水先生算出,范的母亲葬在了绝户的坟地上,必须迁坟以避祸,要不然,范氏子孙将会断子绝孙。

可范仲淹却是这样说的:“如果我范家真的有此一劫,那也是上天注定。如果这个地方真的会让后代人绝户,那么,就算我迁走了,也会祸害到别人,倒不如让我自己把这个坑给扛了。”

还有一件就是,又一个风水先生告诉范仲淹说,某个地方真的是风水宝地,若是买下来修建范氏宅第的话,将来子孙必定会世代隆昌的。

可范仲淹却是怎么说的?他说:“既然是这么好的风水宝地,让我范家一人占了可怎么能行?应该让它让更多的人享有这份好风水啊。”

结果,他买下这块地来,将之修成了苏州书院,后来,从这里走出的读书人数不胜数,据说,光状元就出了几十名。要知道,华夏历史上,一共才出了五百几十名状元的。

这才是真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家人,一直把其作为其个人的信条和信念,一直恪不愉的谨遵祖宗的教训。

比如,由范氏子孙们累世捐田建立起来的,以赈养老人的范氏义庄,一直延续到宣统时代。哪怕时代变更,哪怕皇朝更迭,范氏的这种义举,都让历朝的皇帝们不得不对他们肃然而敬。至于范氏义庄以后为什么没有了,甚至假借着相同的名义,成为了某美美之类敛财的工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面目全面了,你们自己懂的。

而不管是哪朝哪代的朝廷和百姓们,都如此尊敬范氏的主要原因,不只是他们一直在以范氏一家之力奉养着义庄,更在于,范氏子孙,他们是真的把舍己为人,作为他们个人的信念和信条,而不是对他们的一种告诫或宣示,而只会教导别人要如何如何,自己却是满肚子男盗女娼,恰恰是许多伪儒们的禀性,若是以他们那种禀性的话,世人会信了他们的鬼话那才是怪事了。

这才是范家家训的精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