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读后感——二月河人物系列评论-阿琐(2 / 2)
定情
再见面,周培公已然成了周大人。
这声大人,说明阿琐一直知道培公的消息,但她却不去找他。
培公呢,左打听、右打听,门前徘徊几次,始终迈不开那一步。若不是阿琐此时突然开门,恐怕周培公也未必敲得那一下门。
想想如周培公般经天纬地之才,也有如此青涩羞赧之形容,真是可一爱一。
那是他们一生中相处时间最长(假如周培公吃饭速度比较快的话),也是说话最多的时刻,荒凉的野地,寻常的故事,将要成为两人记忆中最美丽的亮色*。
只是,相较之下,培公的内敛胜过了阿琐。阿琐对培公的称呼,从大人到先生到你,周培公赠银时,她也暗示过,我该怎么向爹说。周培公呢,却毕竟不如高士奇的大胆直白,即便如此,,他也说了有一日要登门拜访,临走时,他终于叫出了阿琐的名字。
然后,阿琐被培公的注意逗乐了,红着双颊回眸一笑。
这一笑,竟成了幸福的句号。
诀别
如果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我想,周培公是不会在那天那么羞涩的。
他或许想着一爱一情可以慢慢来,但乱世中,一切变化太快,不由得他。
康熙中对阿琐记述以侧面描写为主,规整了一下,事情或许是这样的。阿琐家中遭变故,当是和刘一贵有关,阿琐后来许是没入理亲王府,她当时未尝不想寻周培公,但二人的关系尚未挑明,一方面要见周培公难,另一方面在王府被拘,身不由己,加上心中多少存着顾虑,也就错过了。
周培公阅兵时,刘一贵大叫阿琐,明珠此时就留心了,回去一查明白了事情原委,便心生报复。后来阿琐被果亲王认作养女,又嫁何桂柱,当然都是明珠的策划。他知道周培公和伍次友的关系,才会遣余国柱多次提亲,其实,此事十九不能扳倒周培公,明珠此举,只能说明他的心思龌龊。
总之,明珠成功了,沙场征战,周培公定是想过是否不能活着见阿琐,阿琐甚至听到过培公殉国的讹传。但即便心历了生死,他们也断然想不到,再见面是这样的情况。生生看着心一爱一的人嫁作他人妇,偏偏一切看起来只似误会,无人可怨,无可挽回。
他们的一爱一情,就此终结。
↑返回顶部↑